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测量并比较三种印模方法制作出的氧化锆全冠修复体的边缘、轴壁及(猞)面的适合性,为数字化印模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将30颗下颌第一恒磨牙树脂牙全瓷冠基牙预备标准模型牙(浅凹形肩台)放置在带有邻牙和对颌牙的模型中,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副模型,分别通过制作数字化印模、硅橡胶印模、琼脂/藻酸盐双重印模并灌注石膏模型,制作出氧化锆全冠后,使用RelyXTMU200将冠粘接于相应的全瓷冠基牙预备标准模型牙上。将其沿颊舌向平行于牙长轴切成两部分。使用带有数码相机的体视显微镜放大90倍后利用测量装置对颊侧颈部边缘、颈部边缘上方400μm处、轴壁1/2处、颊(猞)线角及(猞)面5个参考点,分别设定为A1、A2、A3、A4、A5并对各点的间隙进行测量,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LSD-t检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1点测量结果分别为(41.96±5.49)μ m,(57.91±5.28)μm,(76.59±17.29)μ m。A2点测量结果分别为(63.76±6.84)μm,(79.57±8.17)μm,(90.99±9.29)μm。A3点测量结果分别为(54.41±5.92)μm,(75.45±3.03)μm,(85.06±6.08)μ m。A4点测量结果分别为(126.98±16.82)μm,(226.07±19.37)μ m,(312.92±40.46)μm。A5点测量结果分别为(87.38±8.28)μm,(157.59±12.25)μm,(177.46±4.84)μm。3组的边缘间隙(A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数字化印模组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内部间隙(A2、A3、A4、A5)两两比较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数字化印模法制作的氧化锆全冠修复体边缘、轴壁及(猞)面适合性优于其他两种印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