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AT的石羊河流域干旱指数构建及时空特征分析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ya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指数是干旱监测、评价及管理的基础,开展综合干旱指数的构建及干旱演变时空特征研究可为区域防旱抗旱管理提供依据。针对高寒山区数据资料短缺以及单一干旱指数难以反映干旱全部特征等问题,本文以甘肃省石羊河上游支流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与杂木河流域为例,依据1981~2017年水文气象资料构建流域SWAT水文模型。将模拟的蒸散发、土壤湿度、径流等与降雨数据相结合,运用参数化或非参数化方法构建了单变量干旱指数标准化降雨蒸散发指数(SPEI)、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SSI)、标准化径流指数(SRI),采用Mann-Kendall检验、R/S分析法等方法分析研究区气象、农业与水文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同时采用嵌套Archimedean构造方法构建气象-农业-水文综合干旱指数(CDI),依据历史干旱事件验证以及CDI与单变量干旱指数的相关性探讨综合干旱指数的适用性,并分析综合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基于气象水文数据构建了石羊河上游五大河系的SWAT水文模型,选用SWAT-CUP中的SUFI2算法率定并验证模型。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流域模型的率定期与验证期均满足P-factor(29)0.7、R-factor(27)1.5的不确定性要求,杂木河流域模型在率定期的不确定性较大,而验证期的不确定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率定期的模拟精度总体上要高于验证期的模拟精度,其中西营河、金塔河流域率定期和验证期的R~2与ENS均在0.7以上,西大河、东大河与杂木河流域率定期的R~2与ENS均在0.7以上,验证期的R~2与ENS集中在0.68~0.69之间。故所构建的水文模型的不确定性及模拟精度均达到要求,可以用来描述流域的水文过程。(2)基于SAWT模型模拟的蒸发、土壤湿度、径流以及实测降雨等水文要素构建的单变量干旱指数SPEI、SSI、SRI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所表征的干旱程度的波动性逐渐减小;研究区各流域同一干旱指数的时间演变规律基本一致,均呈现出旱涝交替的现象。气象干旱强度多集中于0.30~1.40,干旱强度较重的年份为1991与1984年;农业干旱强度多集中于0.20~1.50,干旱强度较重的年份为1991与1992年;水文干旱强度多集中于0.10~1.50,干旱强度较重的年份为1991年。研究时段内各类干旱主要呈现出减弱趋势,其中仅西大河流域的气象干旱与西大河、西营河流域的水文干旱减弱趋势显著;根据持续性分析得,未来各类干旱均可能呈现出减弱趋势,其中气象与农业干旱趋势不显著,水文干旱仅在西大河与西营河流域的减弱趋势显著。(3)基于嵌套Archimedean构造方法构建综合干旱指数CDI,并分析其适用性。CDI表明综合干旱的极端干旱月份多集中于1984.08~1985.01、1991.08~1992.03以及2013.03~2014.05,各流域CDI最低值出现的月份也多集中于1991.08~1992.02,与历史干旱事件相符,表明CDI具有一定的准确性。CDI能够监测到SPEI、SSI或SRI未监测到的干旱区域,表明该指数能够同时表征气象、农业和水文干旱,可从多个角度描述区域的干旱特性,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月、季与年尺度下各子流域的CDI与SPEI、SSI、SRI的相关性均通过α=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不同时间尺度的CDI均可用于描述研究区域的综合干旱特征,该指数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故本文所构建的综合干旱指数CDI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综合性及可靠性,可用于流域综合干旱状况的监测。(4)各流域综合干旱强度多集中于1.00~2.00,干旱强度较重的年份集中在1991与2013年。就季尺度而言,在春、夏、秋三季中,除春季的东大河流域、夏季的金塔河与杂木河流域的综合干旱呈现不显著的加重趋势外,其余流域的综合干旱程度均有减轻趋势,其中仅秋季的西大河、西营河流域减轻趋势显著;冬季的综合干旱程度主要呈现出不显著的加重趋势。就年际而言,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与金塔河流域的综合干旱程度均具有减弱趋势,而杂木河流域具有加重趋势,变化趋势均不显著。本研究基于SWAT水文模型模拟的结果可为研究区提供短缺的蒸发、土壤湿度等水文要素序列资料,构建的综合干旱指数可用于研究区的干旱监测,综合干旱指数的构建方法也可用于类似缺资料地区。
其他文献
苹果浊汁营养丰富,风味怡人,符合消费者对天然健康食品的需求。浓缩是提高液态食品品质、延长保质期、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手段。苹果浊汁与苹果清汁不同,它含有丰富的多糖等有机大分子,难以通过常规手段浓缩。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O)技术是一种可常温操作的膜技术,避免了传统热法浓缩造成热敏性活性成分损失的缺点。本研究基于正渗透技术,围绕苹果浊汁的浓缩展开,探究了正渗透技术浓缩苹果浊汁的可行
现实生活中的属性网络分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高质量社区能够捕获属性网络全局的重要信息,研究可解释性社区发现方法可为推动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一定可能性。通常情况下,结构简单的模型可解释性好,但拟合能力差,往往准确率不高。结构复杂的模型,拟合能力强,准确性高,但由于模型参数量大、工作机制复杂、透明性低,因而模型的可解释性又相对较差。社区发现任务中可选择设计结构简单易于解释的模型然后训练该模型,
猪伪狂犬病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仔猪感染死亡率高,母猪感染可导致繁殖功能障碍,成年猪感染PRV可引起呼吸和神经系统疾病。它是猪病中最具危害的传染病之一,给全世界的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PRV进入易感性细胞需要由细胞受体或因子的协同相互作用介导。PRV感染过程中至少有5种病毒糖蛋白(gB,gC,gD,gH和gL)参与其中,并且已将细胞硫酸肝素(HS)
河川径流是寒旱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但其生态环境脆弱,对全球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探讨河川径流的变化特征、控制因子并对其未来变化进行预测,可为寒旱区水资源的管理、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以玛纳斯河源区为研究区,利用实测径流和气象数据及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大气环流等数据,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偏相关、小波相干等方法研
枯落物是连接植物–土壤复合体的重要“纽带”,其分解是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对退耕地土壤碳氮循环及土壤生物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枯落物分解对退耕地土壤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恢复阶段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模拟枯落物分解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枯落物分解特征,同时分析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0–10cm,10–20cm)碳氮组分及酶活
水文干旱通常表现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量亏缺,与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密切相关。研究东北松花江流域水文干旱及其与气象干旱间的响应关系,对区域防旱、水资源管理及生活生产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概率函数模拟并优选大赉、扶余、哈尔滨和佳木斯4个水文站各尺度月径流的最优分布,计算1、3、6、12个月尺度的水文干旱指数SRI,以游程理论识别干旱特征,进而分析松花江流域水文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使用5
在线用户行为的挖掘和建模,是社会学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热点。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出现,为研究在线用户行为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持。通过分析在线用户行为相似性使得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得以浮现。由于在不同研究中,对用户行为的影响因素的考量有所差别,因此用户行为相似性计算方法的选取依具体研究情况而定,至今还未形成标准化、统一化的计算方法。此外,在线用户自身特征属性对其行为相似性的贡献度的研究也相对匮乏。基
泾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中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现有研究成果中关于该流域水文参量的空间变化及空间尺度效应研究数量不多。本文主要采用SWAT模型模拟,结合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地理探测器以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手段,揭示了泾河流域产水量的空间变化特征,分析了产水量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初步阐明了该流域径流系数的多空间尺度效应。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借助泾河流域内三个水文站(庆阳、杨家坪、张家山
潜在预报因子的选取是将数据驱动的径流预报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国内外研究学者多聚焦于预报模型的优化与改进、模型参数优化方法的研究和不同预报模型、不同参数优化方式的对比分析,而对于因子优选方案的综合对比分析及其适用性的研究较少。为提取更多有效的预报信息从而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本文引入74项大气环流指数,与流域代表站点的降水、径流水文序列一同参与径流预报输入因子的优选,以相关分析法(CA)
伪狂犬病(Pes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es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高致病性、高死亡率的烈性传染病,能使多种家养及野生动物感染,猪是PRV感染后唯一存活的动物,感染猪多存在持续感染现象。我国对PR的防控,主要使用的是PRV基因缺失疫苗,取到了一定的免疫效果,但2011年起,不少免疫猪场出现了PR流行,后经研究证实PRV出现了新的变异,导致传统疫苗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