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环境权与参与式环境治理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well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其巨大的能量开发地球资源而取得了经济发展和现代物质文明的辉煌成就,然而与科技和经济迅猛发展同步发生的是,地球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各种环境灾害与恶性污染事件的爆发,人类生存和健康受到的严重威胁激发了“地球毁灭论”、“生存危机论”等悲观主义思潮,世界各国不得不面对环境问题而寻求环境治理之道。环境权威主义应运而生,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自利性使人们认识到,环境的有效治理唯有求助于政府权威的强制管控。同时技术理性主义也主导着人们的治理思维,因科技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只有通过科技手段才能得到解决,由此,通过政府环保机构的权威性组织和专家的技术指导才能实现环境治理的高效性和专业性,这种环境权威主义和技术理性主义主导的治理实践在环境治理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成效,也深得学者们的认同。然而,这两种主流环境治理思维在实践效果上只具有短期效应,在理念上无视正在觉醒的公民环境权意识。合作型或协同型环境治理观念开始萌生,但基于现代公共治理精神的合作型环境治理将国家和政府降为与公民和社会组织完全平等的地位,这种无结构无中心的动态化协作治理具有浓重的后现代色彩在中国缺乏可行的现实社会政治基础。本文力图以公民环境权为理论基点,通过对公民环境实体权和环境程序权、公民环境私权和环境公权等现代观念的发掘,并结合中国特定的制度结构和政治形态而论证参与式环境治理模式的理论合理性与实践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具体考察参与式环境治理在中国的实践尝试和困境,并针对导致治理困境的影响因素而探讨实现参与式环境治理的创新之路。本文的具体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如下:第一章对公民环境权进行理论分析和法律解释。在公民环境权的理论争议中,将环境权作为新型人权的观念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法理基础。随着国际人权的新发展,《世界环境公约》(草案)、《奥尔胡斯公约》、《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国际条约和公约已接受并表达了公民环境权观念。在国内法中,有80多个国家的宪法增加了环境权条款,从而使环境权得到立法与司法实践的认可。公民环境权不仅为环境治理的公民参与提供了权利基础,而且开辟了环境治理的新路径。第二章集中论证了与公民环境权相融的环境治理模式。该章首先分析了环境权威主义与技术理性主义的治理思维既偏离了公民环境权,也暴露了治理局限性;然后通过具体考察治理参与权与环境权之间的逻辑相关性和经验关联性,而论证:参与式环境治理因具有理论合理性和现实可行性而成为中国环境治理的优选模式。第三章考察了环境治理谱系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治理模式:政府管制型环境治理模式、市场化环境治理模式、合作型环境治理模式,具体分析了管制型环境治理模式的局限、市场化环境治理模式的失灵、合作型环境治理模式的本土化难度,重点探讨了参与式环境治理的本土化基础和中国适应性,从环境治理政策法规、公民环境利益表达、公民环境监督评价等方面展示了中国参与式环境治理的实践尝试。第四章分析了参与式环境治理在中国的实践困境及其制约因素。公民的表层参与和表面参与、公民参与力量的滞后、环境信息公开的供给缺陷、参与渠道的形式化和虚化成为参与式环境治理的难题,这些难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传统全能政府管理思维的限制、政府信任危机导致的公民参与疏离感、公民环境参与权缺乏刚性法律保障。针对公民环境治理参与的难题和困境,第五章提出推进参与式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措施。通过政府“观念-职能-责任”三位一体的转变和对政府权能的重新定位实现政府由环境管理向治理的转变,通过“信任类型-信任结构”的转变重构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在构建公民环境权的基本法律规范的同时,重在使公民环境程序权及其各项子权利的制度规范有效运行,通过激发“内生动力”和“外部助力”培育环保社会组织的有序发展。参与式环境治理既是与公民环境权契合的现代治理模式,也有其中国适用的社会政治土壤和内生力量,但因社会发展的限制和制度调整的缓慢,该治理模式的广泛应用还需要不断地实践探索。
其他文献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受到干旱等环境因素的严重影响。而根系作为水稻避旱作用的主要承担者,在水稻抗旱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解析水稻根系的遗传基础对于根系发育的功能研究和抗旱性的遗传改良都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正向遗传学入手,考察了529份水稻种质资源材料的根系表型,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光催化产氢是利用太阳光的两种有效策略。在这两个过程中,染料敏化剂起着捕获太阳光和转移电子的作用,是光电转换和光催化过程的核心。与金属配合物染料敏化剂相比,有机染料敏化剂制备简单、分子结构易于调控、摩尔消光系数较高、易于实现不同波段的光谱响应,从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它通常是由电子给体(D)、共轭桥(π)以及电子受体(A)和锚合基团组成,给体端一般需远离半导体且易与电解质(牺牲剂)接
摄食活动是鱼类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摄食是受外部(如食物供应、环境、应激等)和内部(鱼类感觉系统、激素水平、代谢物质等)因素影响的一种复杂生理行为。鱼类摄食是由中枢摄食和外周饱食系统联合调控的。“食欲调控网络”通过促食欲调节因子和抑食欲调节因子综合调控摄食行为。食欲调控机制复杂精细,鱼类中研究非常匮乏。本研究以自然界中专性植食性鱼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极端肉食性鱼
肿瘤是威胁当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包括放疗、化疗、手术等,对肿瘤的治疗效果都很不令人满意。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当今社会带来极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免疫检查点疗法,CAR-T细胞疗法,TCR-T细胞疗法等免疫疗法均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功,然而这些疗法仅对部分病人有效。因此探索肿瘤治疗新思路迫在眉睫。本文将从肿瘤的代谢调控治疗,免疫治疗以及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出
在现代电化学技术中,诸多器件如氢氧燃料电池等使用的是固态电解质,典型的代表如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使用的全氟磺酸质子膜。当这类电化学器件工作时,所有的电化学反应都发生在“电极/聚电解质”界面而非传统的“电极/溶液”界面。鉴于聚合物电解质与溶液二者在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巨大差异,许多基于“电极/溶液”界面性质建立的模型与认识可能不再适用于“电极/聚电解质”这类新型电化学界面。由于“电极/聚电解质”界面结构
在被子植物受精过程中,花粉萌发后,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携带两个精细胞在雌蕊组织的导引下到达胚囊、释放精细胞,以完成双受精。为此,雌性组织进化出一系列吸引花粉管进入珠孔端的机制。在这些机制中,助细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助细胞形成丝状器结构,分泌一系列物种特异性的化学吸引物,如单子叶植物玉米(Zea mays)中的EA1和双子叶植物蓝猪耳(Torenia fourniere)和拟南芥(Arabidops
学位
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逼迫下,广告本体形态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对广告本体的再认识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内容。伴随着广告本体形态的变革,广告学科所研究的相关问题都需要重新界定,广告学科知识体系正遭受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新的研究思潮和研究技术涌入,裹挟着广告学科进入反思浪潮,历经洗礼并迈向重建之路。本研究是关于广告学科知识本体的元理论研究,致力于探索“技术变革背景下广告学科知识如何重建自身
学位
不良妊娠所致的胚胎或胎儿生长发育受限被称为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它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病,表现形式经常为低出生体重。IUGR的诱因除先天遗传因素外,主要诱因为孕期不良宫内环境(包括母体和外源环境因素)。国内、外学者对孕期不良环境、出生体重与成年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健康与疾病发育起源(Developmen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