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企业内部资源中知识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基于知识”的核心能力理论逐步取代了“基于资源”的能力理论成为研究主流。从知识角度主要表现为知识存量和知识转移创新能力,而这两个维度上的协调匹配已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而许多企业在联盟过程中只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而没有真正实现协同效应,有些企业从受益最大或损失最小的理性决策出发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从而使联盟无法组建,甚至导致联盟运行中期出现解体的状况。究其原因,知识主体之间的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的需求与知识产权专有和保护之间的冲突,联盟共有知识分享的需求与知识产权专有和保护之间的冲突,联盟共有知识分享和私有知识保护之间的平衡,联盟贡献评价与补偿机制不合理等原因都成为知识主体合作与否的关键。因此,学者们开始注意知识共享过程中的非技术因素,尤其是激励的作用。本文从协同的角度来研究激励,研究激励协同的相关概念。知识联盟内激励协同就是通过对知识联盟中各个知识主体的行为、动机及利益分析,设计合理和公平的激励方案,从而达到“1+1>2”的协同效应,最终实现知识联盟绩效的最大化。但如何对激励协同效应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需要分析激励协同的发展过程,激励协同是一个动态的、具有周期性的过程。本文引入成熟度模型,通过分析激励协同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从成熟度等级、知识联盟生命周期和激励协同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三个方面建立了激励协同成熟度概念模型并给出了激励协同成熟度的评价方法。它是一个分级提升的系统结构,通过对成熟度进行评价可以比较知识联盟激励协同的现状和模型的异同,可以为知识联盟主体提供明确的激励改进方法,有效的实现知识联盟创新知识和提升绩效的目的,对知识联盟激励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