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伤康复制度是利用现代康复的手段和技术,为工伤残疾人员提供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等服务,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提高伤残职工的职业劳动能力,从而促进伤残职工重返工作岗位和全面回归社会。工伤康复制度与工伤补偿及工伤预防制度,构成了“三位一体”现代工伤保险制度理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合部分,随着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工伤康复制度的建立发展受到更多的关注。近年来,我国逐步推进工伤康复试点工作,经历了多年的体系建设和实践探索,我国工伤康复事业逐步进入了全面改革发展的阶段,但整体来说,我国工伤康复事业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制度设计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立法不健全、认识不到位、内容缺失、管理混乱、技术和人才支撑不足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工伤康复作用的正常发挥。鉴于此,本研究立足我国的国情,从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工伤康复制度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国外康复制度和国内残疾人康复制度发展经验的借鉴,探讨促进我国工伤康复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对策,提出相关的思路和建议。文章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对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的介绍,概述了国内外对工伤康复制度研究的情况,介绍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可能存在的创新点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工伤康复制度的相关理论研究,介绍了工伤康复制度的涵义、内容及运行机制,分析了该制度确立的理论基础以及实施该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无锡市工伤职工工伤康复基本情况的调研,结合几个代表性省市工伤康复制度的实践模式,剖析我国工伤康复制度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康复制度的借鉴,分别概括分析了国外工伤康复制度和国内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相关情况和经验。第五部分立足我国的国情,探讨促进我国工伤康复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对策,提出相关的思路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