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国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继续深造采取了许多照顾政策,“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便是其中之一。国家的优惠政策为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了到国内顶尖学府继续深造的机会,如此一来使得我国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的入学比例不断扩大,但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群体同样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情绪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资源不足等问题,因而随着人数的增多以及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由心理压力引起的心理问题也日渐增多。而培养身心健康的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不仅是解决少数民族硕士生个人发展的问题,而且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更具有长远的意义。因此,本研究将目光定位在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上,试图通过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全面了解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心理健康水平,并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文化多元主义理论视角探索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此外,本文在国内外社会工作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心理健康的路径,力图推动学校社会工作在该实践领域的应用。为了深层次的把握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以北京某大学某学院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北京某大学某学院的470名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进行了调查,运用SPSS Statistics 17.0和StataMP-6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心理承受力、适应性、心里平衡性、情绪失调性、焦虑、抑郁七个维度考察了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总结了导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并从学校社会工作角度以及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文化多元主义理论视角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研究,本文的基本结论是:1.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堪忧,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存在轻度及以上的心理问题。2.不同性别、民族、宗教信仰、家庭经济状况、人际交往情况、环境适应情况等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男生、有宗教信仰的、家庭经济状况好的、人际交往状况良好的、环境适应良好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的心理问题总检出率明显低于与之情况相反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的检出率。3.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所表现出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心里平衡性差、情绪失调、焦虑、抑郁。4.导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基于上述研究现状与结论,本文从学校社会工作角度以及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文化多元主义理论视角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首先,通过情感、认知、行为和环境方面的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其次,通过促使接纳和认同自我、帮助建立和提升自信、促进理解和改良人际方面的小组方法介入。最后,社区工作的介入,拓宽资源整合的路径,为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争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