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的“立人”视角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q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新儒学进入复兴期;1986年《现代新儒家思潮研究》被确定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大陆学者兴起了对港台新儒学学者及其思想的研究高潮,继而近年来掀起“国学热”;被誉为“全球推广读经第一人”的王财贵,于1994年在台湾发起青少年读经运动。2001年,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后①,传统经典的诵读和学习迅速扩展到大陆,从课外延伸到课堂,读经班、读经学堂、经典诵读“工程”及“课程”不断涌现。对此予以肯定和积极响应的有之,对读经的理念、内容和方法提出质疑的亦有之。笔者对双方观点做以了解后,认为质疑者对读经存有误解:王财贵先生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新儒家思想一脉相承,儿童诵读经典乃至全民读经有利于培养具有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感的中国公民,有利于建设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中国主体性文化。继而,笔者从鲁迅先生“立人”思想这一视角出发,提出有望通过经典诵读“立人”、“立国”,培养有主体意识和现代公民意识、“立于”和“利于”世界的未来中国人以促进中国文化主体性建设和民族复兴的观点。但不论反对还是热捧,大众对经典以及经典诵读的内容、目的、价值、方法等都缺乏客观了解和根本认识,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探析,以期更合理地进行经典诵读教育教学实践。因此,本文将从王财贵读经教育原理、现代新儒家思想文化主张和鲁迅“立人”思想说起,再通过引据分析“破”解有关读经的质疑来说明读经的合理性及其“立人”(个人成长)和“立国”(民族复兴)的可能性,最后结合现有经典诵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提出笔者对于科学诵读经典的建议。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一是说明选题目的和意义,二是陈述研究方法与思路,三是相关概念辨析,四是文献综述、现状分析(经典诵读发展概况)及基于此的研究可能。第二章为立论,简要阐述王财贵读经教育原理、及“现代新儒家”的思想文化主张,并指出二者的关系及对中国未来走向的关注,进而结合鲁迅“立人”思想提出儿童乃至全民读经有望“立人”、“立国”,培养“立于”和“利于”世界的未来中国人,促进中国文化主体性建设和民族复兴。第三章为驳论,即盘点诸多质疑读经教学的观点,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神经生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理论进行逐一“破”论,以肯定读经教学的合理性和“立人”的可能性。第四章为进一步论证,即在破解读经质疑后,借鉴现有经典诵读的理论(“累积式学习法”、“素读”、“吟读”)及实践成果,概述读经的价值、必要性及科学读经方法建议。
其他文献
语言政策是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政策的制定不仅应协调好语言统一与语言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需处理语言输入与语言传播的平衡。文章从以上两个方面对中美两国的语
舞蹈作为布依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涵,从古至今已经绵延上千年的历史,充满着丰厚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价值。布依族传统舞蹈有着少数民族特有的丰富多样、形态各异、源远流长等特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众多资源型城市(镇)资源产业相继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资源开采难度不断加大,资源枯竭现象已初露端倪,矿产资源支柱产业发展衰退,再加上世界范围的
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全球性资源越来越频繁的穿越边境,在广阔的世界流动。尤其是人才资源,人才在全球进行培养,在全球工作,也在全球进行争夺,由此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得人们每日的饮食不规律和不科学,人们的饮食结构日渐发生改变,高脂、高糖等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而蔬菜水果、膳食纤维摄入过少
在中国自媒体时代蒸蒸日上的今天,公共话语作为一个崭新而又陌生的事物,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从“围观”上升到“参与”,网络为普通民众提供了空前自由的话语空间,并
本博士研究旨在了解马来西亚政府出口支持计划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对国际化的影响,以及对中小型企业出口表现的影响。尽管许多学者对出口支持计划的有效性作了大量的研究和讨
互联网金融的的发展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给资本流通、日常支付等带来方便的同时,存在很多风险,审计具有预防及揭示的"免疫功能",应担起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督职能,本文综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也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作为国际的交流语言,已经成为新世纪人类所必需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这样一种国际和国内的环境
我国的大面积粮食生产具有采用遥感手段监测的适应性,随着遥感传感器的改进,高时相、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源不断增加,使得农情遥感监测向精细化管理监测发展更有技术保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