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针对颌骨不对称畸形患者的3DCT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外科软件ProPlanCMF1.3重建三维头颅模型并模拟上颌骨正颌手术,测量术前上颌牙列中线与前鼻棘点同上中切牙点连线构成线段(ANS-UI)所成角以及模拟手术后ANS-UI与正中矢状面成角,对比分析两角之间关系,研究术前前鼻棘与上颌牙列中线的吻合程度对正颌手术效果的影响,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颌骨不对称畸形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0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30位颌骨不对称畸形患者,首先用三维CT影像数据重建出头颅模型,测量术前上颌牙列中线与前鼻棘点同上中切牙点连线构成线段(ANS-UI)所成角,确定术前前鼻棘对于上颌牙列中线的漂移程度。利用ProPlan CMF1.3软件模拟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旋转成型术,测量术后ANS-UI线与面部正中矢状面所成角,确定术后前鼻棘对于正中矢状面的偏移程度。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术前牙列中线与ANS-UI线所成角与术后ANS-UI线与面部正中矢状面所成角的关系。 结果: 颌骨不对称畸形患者,术前上颌牙列中线与前鼻棘点同上中切牙点连线(ANS-UI)成角的最小值为3.15°,最大值为8.39°;模拟手术后前鼻棘点同上中切牙点连线(ANS-UI)与正中矢状面成角最小值为0.18°,最大值为5.06°。经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得出术前牙列中线同ANS-UI线所成角与术后ANS-UI线同面正中矢状面所成角为线性关系。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出线性方程:Y=-3.895+0.937X。 结论: 颌骨不对称畸形患者,术前上颌牙列中线同ANS-UI线成角显示上颌(雅)平面的倾斜,该角与术后ANS-UI线同面部正中矢状面成角具有相关性,该相关性提示术前正畸去代偿治疗后,如前鼻棘对于上颌牙列中线的漂移程度较大,术后前鼻棘与正中矢状面亦偏移较大,影响正颌手术效果。这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颌骨不对称畸形提供重要依据。这项基于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的研究,对于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