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压强度超过100MPa的高与超高强混凝土由于水胶比很低,在不开裂的状态下通常表现出良好的耐久性,例如高抗冻性、高抗渗性等。然而环境干燥、低水胶比等因素使得高与超高强混凝土早期收缩大,胶凝材料用量大导致其早期水泥水化放热量大。针对高与超高强混凝土早期温湿度变形大、易开裂以及脆性高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其早期收缩、温度场和力学性能,深入探索实现高与超高强混凝土高性能化的方法。本研究首先设计了三个系列不同强度等级的普通和内养护高与超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试验测定了高与超高强混凝土早期收缩及内部温湿度的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普通养护和内养护高与超高强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及内部相对湿度发展均呈两阶段模式。高与超高强混凝土由于水胶比很低,早期自收缩较大,沸石和陶粒内养护均可有效降低其早期自收缩,延缓其内部湿度下降。基于钢环约束试验,对普通和内养护高与超高强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普通高与超高强混凝土抗裂性差,干燥条件下很容易开裂,而内养护能够有效提高其早期抗裂性。通过密封条件下的钢环约束试验结果反算高与超高强混凝土的早期有效收缩应变,对比分析了普通和内养护的高与超高强混凝土的徐变松弛性能。力学性能方面,基于预切口梁三点抗弯试验,分析了高与超高强混凝土的断裂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普通和内养护的高与超高强混凝土脆性均很高。相比于沸石内养护,陶粒内养护对高与超高强混凝土的开裂强度、抗拉强度和特征长度造成了更明显的折减。钢纤维的引入并未提高高与超高强混凝土的开裂强度和抗拉强度,但明显改善了其脆性。在早期温度场研究中,建立了考虑水泥水化的高与超高强混凝土温度场计算模型,通过大尺寸平板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采用该模型计算了一维传热条件下,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浇筑的普通和内养护高与超高强混凝土路面板以及柱子的温度场,考察了强度等级、内养护、环境因素等对高与超高强混凝土温度场的影响,并给出了合理的控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