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制备超细纤维和纳米纤维最直接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是一种借助于静电场作用对聚合物溶液或熔体进行纺丝的过程,它所形成的纤维直径为亚微米级。静电纺丝制成的超细纤维膜,具有多孔结构,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在过滤、纳米复合材料、伤口敷料以及组织工程支架等方面具有许多潜在的用途。静电纺丝是基于高压静电场下导电流体产生高速喷射的原理发展而来,其基本过程是: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几千至几万伏的高压静电场下克服表面张力而产生带电喷射流,溶液或熔体射流在喷射过程中干燥,并保持一定电荷量,最终落在接收极上形成纤维。静电纺丝制得的纤维直径一般在数十纳米到数微米之间。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是一种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当在表面活性剂CTAB溶液中引入某种离子时,溶液中形成柔性棒状胶束,这些棒状胶束相互间缠绕构成三维空间网状结构,溶液黏度将急剧增加,这一类表面活性剂被喻为“活性聚合物”。本文主要研究了表面活性剂CTAB在NaSal存在下溶液的性质特点,如:粘度,表面张力,导电率,紫外吸收等,并且对其静电纺丝的现象做了一定的尝试。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CTAB由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小,静电纺丝比较困难,制得的纤维很粗且不连续。同时本文也研究了不同浓度下CTAB/NaSal/PVA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分析了CTAB/NaSal/PVA薄膜的微观结构及形态,结果表明CTAB、NaSal、PVA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其红外吸收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共混纳米纤维的直径比纯的PVA纤维的直径要小得多。利用热失重分析仪(TG)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共混薄膜的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VA含量的增加,其共混膜的耐热性能增强。随着表面活性剂CTAB含量的增加,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