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对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iNOS的影响。方法:将34只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24只)。造模组孤养并接受21天不可预见的温和应激。21天后采用开场实验评价大鼠抑郁样行为,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开场水平运动总距离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电针组(10只)。电针组每日接受一次电针干预,取穴为“百会”、“印堂”,采用华佗牌针灸针(0.35×13mm),平刺入大鼠皮肤,连接HANS-200E韩氏电针仪(1.0mA,2Hz,共15min),整个电针治疗过程仅采取人工手扶,不加束缚。期间正常组与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治疗14天后测量各组大鼠开场行为,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取材。免疫印迹法(WB)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各组大鼠海马iNOS及硝基酪氨酸含量,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T-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iNOS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水平移动距离、直立次数、中央区进入次数上均显著下降(p<0.01),大鼠运动活性及探索欲望明显降低,抑郁样行为明显。电针组各项行为学指标均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提示电针具有确切的改善抑郁样行为作用。2)WB及IHC检测均显示模型组海马iNOS及硝基酪氨酸高表达,与正常组差异明显(p<0.01);电针组海马iNOS及硝基酪氨酸表达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组仍有差异。RT-PCR显示模型大鼠海马较正常组iNOS mRNA表达增多,电针可将升高的iNOS mRNA调至接近正常水平。提示CUMS抑郁模型大鼠存在海马iNOS及硝基酪氨酸高表达的病理状态,电针干预后可在基因转录及蛋白水平降低海马iNOS含量,并下调硝基酪氨酸表达。另外,海马iNOS与硝基酪氨酸改变方向一致,提示iNOS与氧化硝化应激的关联性。结论:电针可改善CUMS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下调慢性应激所致海马iNOS及硝基酪氨酸高表达,降低海马氧化硝化应激。电针调节海马iNOS异常改变并降低海马氧化硝化应激,可能是其抗抑郁效应的内在机制之一。iNOS在慢性应激所致大鼠抑郁样行为改变及海马氧化硝化应激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