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IFN-λ的原核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can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种在特定诱导剂作用下,宿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及增强免疫功能的本质为分泌性多功能糖蛋白的细胞因子。1957年在英国科学家Isaacs研究病毒间相互作用时首次被发现,由病毒诱导产生,干扰病毒复制,限制病毒感染。根据干扰素来源,氨基酸序列及生物活性不同,干扰素被分为三大类,分别为Ⅰ、Ⅱ和Ⅲ型干扰素,Ⅲ型干扰素主要为λ干扰素。针对人λ干扰素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对鸡λ干扰素(Chicken interferon lambda,Ch IFN-λ)的研究尚浅,对Ch IFN-λ与其他干扰素的联合抗病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对Ch IFN-λ进行原核表达,探究其生物学活性;同时,将Ch IFN-λ与鸡α干扰素(Chicken interferon alpha,Ch IFN-α)融合表达,探索Ch IFN-λ与Ch IFN-α(Ch IFN-λ+α)的融合生物学活性。具体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根据Gen Bank提供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出用以扩增Ch IFN-λ与Ch IFN-α的2对引物,最终,扩增出大小约为492 bp的去信号肽Ch IFN-λ目的基因及大小约为489 bp的去信号肽Ch IFN-α目的基因;使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将Ch IFN-λ与Ch IFN-α基因融合,扩增出大小约为1023bp的Ch IFN-λ+α目的基因。最后,利用p ET-32a构建出Ch IFN-λ与Ch IFN-λ+α原核表达载体。将原核表达的重组质粒在BL21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结果显示,蛋白均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超声破碎、变性、复性和Ni柱纯化后,获得较高生物学活性的重组干扰素,经Western-Bolt鉴定Ch IFN-λ蛋白大小约为37.2 k D、Ch IFN-λ+α蛋白大小约为56.9 k D。在体外试验中,Ch IFN-λ与Ch IFN-λ+α在鸡胚成纤维细胞DF-1中均能良好的抑制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与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es,AIV);此外,Ch IFN-λ+α能良好的抑制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Ch IFN-λ体外DF-1细胞上抗VSV、NDV和AIV的抗病毒活性分别为:5.3×104 IU/mg、0和7.8×103 IU/mg;Ch IFN-λ+α体外DF-1细胞上抗VSV、NDV、AIV的抗病毒活性分别为:3.2×104 IU/mg、4.6×104 IU/mg和1.5×105IU/mg。其中,融合蛋白的抗病毒活性高于Ch IFN-λ。在体内试验中,Ch IFN-λ与Ch IFN-λ+α对感染新城疫的SPF鸡均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能有效推迟发病时间与减少排毒。其中,Ch IFN-λ与攻毒对照组相比,排毒量减少,且推迟4~5 d开始排毒,保护率可达33%;Ch IFN-λ+α与攻毒对照组相比,排毒量减少,且推迟3~5 d开始排毒,保护率可达25%。在鸡胚试验中,Ch IFN-λ与Ch IFN-λ+α均能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保护时间长达36小时,有效抑制病毒繁殖。在Ch IFN-λ与Ch IFN-λ+α作为鸡新城疫La Sota疫苗的免疫佐剂试验中,与疫苗对照组相比,有效保护期内提高抗体滴度速度快,提高抗体滴度,可达1:211以上,疫苗联合免疫佐剂抗病毒活性好。所以,重组干扰素作为疫苗佐剂可提高La Sota疫苗免疫作用。本研究通过扩增出Ch IFN-λ与Ch IFN-λ+α基因并对其原核表达,将纯化后的重组干扰素进行生物学活性研究。研究发现Ch IFN-λ与Ch IFN-λ+α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作为疫苗佐剂有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为临床研究干扰素生物学活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对石河子地区喘息性疾病儿童的室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石河子地区儿童喘息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急诊及住院部就诊的喘息性疾病儿童158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就诊的年龄相近的体检儿童22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的家族史、出生及喂养方式、呼吸系统患病情况、居住环境等进行问卷调查,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石
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是一种一年生禾本科穇属植物,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为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百草枯(paraquat,PQ)作为一种联吡啶类速效触杀灭生性除草剂,广泛地适用
弓首蛔虫主要寄生于犬科和猫科动物,以猫弓首蛔虫和犬弓首蛔虫最为常见。猫弓首蛔虫是全世界分布普遍的寄生虫,也是常被忽略的蠕虫。人误食猫弓首蛔虫虫卵后,由于人类并非猫
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电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新型高效吸波材料的组分选型、结构设计和应用的基础研究日益迫切。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具有纳米孔和开放通道结构,经
目的:探讨加味归脾汤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提供一种疗效更佳的综合疗法。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TKA术前30min将氨甲环酸注射液l.0 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关节囊缝合完毕后,将氨甲
本试验选用在广东本地选育并且在广东种植能夏季育苗,秋冬季正常开花结果的品种:华香1号和华香2号,对供试品种的花芽分化进行观察研究,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花芽分化的规律,计
目的观察1,4,5-三磷酸肌醇3激酶C(ITPKC)、磷脂酶C样1蛋白(PLCL1)基因共6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宁夏地区汉族人群中稳定期COPD及相关PH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就诊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符合研究目的的稳定期汉族COPD患者250例,其中包括COPD相关PH患者103例,COPD非PH患者147例,选择同期汉族对照组127例,利用Agena MassARRAY检测受试
背景与目的:随着胸腔镜手术(VATS)及外科的不断发展,2005年,Gaetano Rocco[1]博士首次将单孔VATS用于简单的胸腔内手术,该技术通过单孔VATS简化了简单的胸腔内手术,无需使用多个手术切口。此外,与3孔VATS相比,单孔VATS在治疗SP患者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和经济效果[2],因此胸外科医师对于手术切口的数量和大小也尤为关注。对于自发性气胸(SP)患者的手术治疗,单孔VATS
勒克莱齐奥是“一位旅行者,一位世界公民,一位游牧人”,一种一致的、连贯的、持久的、稳定的流浪氛围弥漫在他的作品中。对于他而言,流浪是一种人类的永恒境遇:人类是流浪着的人类,无论是肉体的流浪,还是精神的流浪,都具有相同的指向性,那便是“回归”,回到家园,回到安身立命之所,回归到宇宙中原初本真的状态,而他自身便是一位“流浪—回归”的践行者,在自然中流浪,在文字世界里流浪,在流浪的过程中真的发现了自己的
药食用真菌以其独特的天然活性和药用价值越来越被科研工作者所重视,尤其昆虫寄生真菌如冬虫夏草、蛹虫草等已被研究证明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白蚁球菌Fibularhizoctonia 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