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种在特定诱导剂作用下,宿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及增强免疫功能的本质为分泌性多功能糖蛋白的细胞因子。1957年在英国科学家Isaacs研究病毒间相互作用时首次被发现,由病毒诱导产生,干扰病毒复制,限制病毒感染。根据干扰素来源,氨基酸序列及生物活性不同,干扰素被分为三大类,分别为Ⅰ、Ⅱ和Ⅲ型干扰素,Ⅲ型干扰素主要为λ干扰素。针对人λ干扰素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对鸡λ干扰素(Chicken interferon lambda,Ch IFN-λ)的研究尚浅,对Ch IFN-λ与其他干扰素的联合抗病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对Ch IFN-λ进行原核表达,探究其生物学活性;同时,将Ch IFN-λ与鸡α干扰素(Chicken interferon alpha,Ch IFN-α)融合表达,探索Ch IFN-λ与Ch IFN-α(Ch IFN-λ+α)的融合生物学活性。具体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根据Gen Bank提供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出用以扩增Ch IFN-λ与Ch IFN-α的2对引物,最终,扩增出大小约为492 bp的去信号肽Ch IFN-λ目的基因及大小约为489 bp的去信号肽Ch IFN-α目的基因;使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将Ch IFN-λ与Ch IFN-α基因融合,扩增出大小约为1023bp的Ch IFN-λ+α目的基因。最后,利用p ET-32a构建出Ch IFN-λ与Ch IFN-λ+α原核表达载体。将原核表达的重组质粒在BL21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结果显示,蛋白均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超声破碎、变性、复性和Ni柱纯化后,获得较高生物学活性的重组干扰素,经Western-Bolt鉴定Ch IFN-λ蛋白大小约为37.2 k D、Ch IFN-λ+α蛋白大小约为56.9 k D。在体外试验中,Ch IFN-λ与Ch IFN-λ+α在鸡胚成纤维细胞DF-1中均能良好的抑制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与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es,AIV);此外,Ch IFN-λ+α能良好的抑制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Ch IFN-λ体外DF-1细胞上抗VSV、NDV和AIV的抗病毒活性分别为:5.3×104 IU/mg、0和7.8×103 IU/mg;Ch IFN-λ+α体外DF-1细胞上抗VSV、NDV、AIV的抗病毒活性分别为:3.2×104 IU/mg、4.6×104 IU/mg和1.5×105IU/mg。其中,融合蛋白的抗病毒活性高于Ch IFN-λ。在体内试验中,Ch IFN-λ与Ch IFN-λ+α对感染新城疫的SPF鸡均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能有效推迟发病时间与减少排毒。其中,Ch IFN-λ与攻毒对照组相比,排毒量减少,且推迟4~5 d开始排毒,保护率可达33%;Ch IFN-λ+α与攻毒对照组相比,排毒量减少,且推迟3~5 d开始排毒,保护率可达25%。在鸡胚试验中,Ch IFN-λ与Ch IFN-λ+α均能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保护时间长达36小时,有效抑制病毒繁殖。在Ch IFN-λ与Ch IFN-λ+α作为鸡新城疫La Sota疫苗的免疫佐剂试验中,与疫苗对照组相比,有效保护期内提高抗体滴度速度快,提高抗体滴度,可达1:211以上,疫苗联合免疫佐剂抗病毒活性好。所以,重组干扰素作为疫苗佐剂可提高La Sota疫苗免疫作用。本研究通过扩增出Ch IFN-λ与Ch IFN-λ+α基因并对其原核表达,将纯化后的重组干扰素进行生物学活性研究。研究发现Ch IFN-λ与Ch IFN-λ+α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作为疫苗佐剂有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为临床研究干扰素生物学活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