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译是一种对口头或者文本信息进行口语翻译的活动。口译对于译者在知识积累、语言水平、反应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口译实践中,针对口译活动的特点以及人脑存储信息的特点,笔记发挥了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最为突出的是体现在减轻记忆压力,提示记忆环节,并最终实现提高口译质量的目的。一般来说,交替传译的信息量都比较大,尤其是涉及到关于专业术语和数字时,单靠脑记忆会非常吃力,也会大大分散翻译员的工作精力。如果能够配合笔记的辅助记忆,译员就能集中精力于翻译过程,最终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但是,大量的事实证据表明,如果笔记方式处理不恰当,它就会成为影响译员理解分析原语、实现正确交替传译的最大干扰因素。所以,口译笔记的记录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译员最后的口译整体效果,对于译员的口译技能的提升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作者在口译练习和实践中遇到关于笔记记忆的种种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种:一,作者在笔记的语言选择上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偏向于使用汉语记录。二,作者尝试记录演讲的每一个细节,结果因为跟不上说话者的速度,反而遗漏了许多关键信息。三,作者对于符号和简写形式不太了解,导致在信息记录时停顿。四,作者在记笔记与听力之间达不到很好的平衡。正是诸如此类的问题的存在,使口译笔记成为作者最为薄弱的一环,也是作者在提高翻译水平的过程中急需要突破的一环。为此,作者对翻译训练和实践中所出现的翻译笔记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结合相关的方法,总结归纳出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尽量使用目的语记录,抓住源语关键信息,记住内容间的逻辑关系,熟悉普遍应用的方便实用的符号和简写形式,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符号,坚持脑记为主,笔记为辅的原则。对于其中具体的笔记记录方式,以及每个人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能各有不同。但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笔记技能,就必须不断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2011年9月在岳麓书院举行的中国湖南大学-南非斯坦林布什大学20+20中非高校合作项目国际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研讨会,作者作为其中一组演讲者的口译译员参与会议。本文是一篇实践报告,首先作者详细描述口译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相关资料的搜集,专业词汇的整理等等。然后,作者分析口译过程中现场笔记记忆部分所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结合相关笔记技巧,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提高翻译质量。希望能给初学口译的同学和在口译笔记上遇到困难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