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菌素通过影响上皮间充质转化抑制结直肠癌转移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tt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尼日菌素对结直肠癌的作用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1)体外尼日菌素与奥沙利铂处理人结直肠癌HT29和SW1116细胞株,不同药物以及不同浓度梯度处理后,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CRC细胞株的活细胞数目,并根据不同的药物浓度对细胞的作用绘制剂量反应曲线:  (2)体外尼日菌素与奥沙利铂预处理CRC细胞后,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测定不同的药物对CRC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3)尼日菌素与奥沙利铂预处理CRC细胞后,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分析、免疫细胞化学实验(immunol cytochemistry,ICC)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real-time PCR)分别定性、定位、定量的检测分析CRC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中上皮性标志物E-cadherin和间充质性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情况;  (4)尼日菌素与奥沙利铂预处理细胞后,分别利用肿瘤球球形成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分析不同药物对CRC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尼日菌素与奥沙利铂预处理CRC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药物对CRC干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结果:  (1)相对于奥沙利铂,尼日菌素对人类结直肠癌HT29细胞株和SW1116细胞株有着更强的细胞杀伤作用(P<0.05);  (2)与奥沙利铂作用相反,尼日菌素显著的降低了人类结直肠癌HT29细胞株的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  (3)与奥沙利铂作用相反,尼日菌素显著的降低了结直肠癌干细胞标志物CD133阳性表达比例(P<0.05);  (4)与奥沙利铂作用相反,尼日菌素显著的降低了人类结直肠癌HT29细胞株的自我更新能力;与奥沙利铂作用不同,尼日菌素显著的上调了EMT过程中上皮性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并同时下调了间充质性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  结论:  尼日菌素可以杀伤肿瘤细胞,并降低其侵袭迁移的能力。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诱导间充质上皮性转化(MET)来实现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腹部CT检查对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11年8月经临床确诊的33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CT资料。   结
目的:   本研究观察膈肌纤维在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膈肌中的表达,及予该模型机械通气后,观察二者共同对膈肌纤维表达的影响,从而观察膈肌的萎缩变化。   方法:   将2
目的: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呈全球性分布,患病人数约占全球人口的3%,已成为全世界慢性肝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丙型肝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