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儿童在医患谈话中没有发言权。大多数研究侧重于医生与成人之间的交流,而儿童所说话语很少引起学者的关注。在儿科,病人指得就是病人的父亲或母亲,通常是母亲。因此,病人和父亲或母亲的称呼会被交换使用。前人在儿科研究方面已作出巨大贡献,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然而在中国,相关研究尚未引起学者关注。病情询问是医患谈话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不管什么样的医患谈话,在诊断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询问。从医生角度讲,通过询问可以得到与病人病情相关的重要信息,从而做出诊断并提供治疗;从病人角度讲,询问使得他们有机会叙述与症状有关的信息,获得表述的机会和权利。可见,询问对于医患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就方法论而言,本研究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会话分析,它是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研究的语料是在自然情境下发生的会话,有别于社会和人类科学所使用方法。此外,为了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中国的儿科病情询问,本研究也采用其它理论,即现代汉语理论。具体讲,本研究使用现代汉语理论分析病情询问类型及病情询问回应的类型,采用序列组织及它的核心概念,如相邻对、前扩展、插入扩展和后扩展对病情询问回应进行语境分析从而探索病情询问的特点。另外,儿科医患谈话涉及三方参与者,所以本研究将用话轮组织研究他们各自的话轮。总之,本研究以发生在儿科诊室的三个小时的医患交际的录音及其转写材料为基础,以会话分析为研究方法,分析儿科诊室医患谈话过程中三种病情询问发起的类型;探讨病情询问回应的两种类型并对病情询问回应进行语境分析,而且解释其中原因,并进一步发掘儿科医患谈话过程中关于病情询问的典型特点。本研究对儿科医患交际的研究可以引起医生和父母对儿童的关注,从而消除医生与儿童患者之间交流的障碍,最终实现医患关系模式的转换,即从主动-被动模式转变成共同参与模式。总之,此项研究对改善儿科医患交际有很大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