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我国股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打破了一直以来的单边交易格局,开启了“双边交易模式”。即在股市下跌时,投资者也可以通过融券交易获利,同时由于融资融券交易具有杠杆性和股市投资引领性等特点,其极大的提高了股市的流动性和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活跃度,为股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关于融资融券交易是否会降低股市波动性以及降低股市波动性的幅度有多大,国内外学者仍然观点不一。有的学者认为融资融券交易会降低股市的波动性,起着稳定市场的作用,有的学者却认为融资融券交易的推出起着“助涨杀跌”的作用,进一步加剧了股市的波动。而本文则通过介绍融资融券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来引出论点,分别从相关的概念、交易特点和与传统证券交易的区别进行比较等开始研究,同时,从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的角度更深层次的介绍了融资融券与股市波动性的联系和影响关系。最后通过使用GARCH(1,1)模型,选取了2005年4月1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沪深300指数日交易数据,把融资买空余额、融券卖空余额作为自变量,将股市的波动性作为因变量。分别从两个角度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是对比分析融资融券推出前后股市波动的大小,其次是分析其推出之后融资买空、融券卖空以及整体余额分别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最终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注重培养投资者的做空理念、进一步加大融资融券发展规模、逐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加强风险把控,完善市场监督体系等政策建议。其中,文章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两点:(1)融资买空和融券卖空的影响结果截然相反,前者降低了股市的波动性,但后者完全不同,其加大了股市的波动;(2)融资融券整体降低了股市的波动性,但是影响比较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