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时代高等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普通大学生绘画技法能力的培养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iquer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几乎国内所有大学的普通专业都没有开设绘画技法实践类的课程,即便是学校专门开设的美术选修课程,选择该课程的大学生也是寥寥无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一是国家教育的方针策略问题。多数教育领导缺乏对于绘画课程的全方位的了解,认为绘画对于其他理工科或者人文科用处不大,可有可无。而实际上,目前处于现代图形图像时代的大学生普遍创造能力不强,就是因为绘画教育在高等教育的缺失。绘画技能课程能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而不会识图则不会创造。绘画技法课程在高等教育的缺失,往小了看是我们这个民族对于美术学学科及美术理论的建设不够重视,往大了看是变相加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二是大多数高校觉得美术科作为选修课程已然存在,再开设绘画技法课程浪费教育资源,占用学生课时。孰不知这个恰恰是症结所在。短短几节美术选修,老师照本宣科。难道美术科就简单的沦为美术理论说教课?而绘画技法课程恰恰是大学里最缺失的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各种能力的课程。美术教育始终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虽历经嬗变,它以却独特的方式改善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图形图像时代的到来,美术教育课程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普通专业大学生对于绘画课程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许多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科专业的教育发展遇到瓶颈是因为艺术教育的缺乏。   特别是在当今图像时代,识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如果不能正确地认知图形图像,从中获取知识,而是对图形图像产生误读和误解,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由此,我们必须慎重地指出:培养大学生的识图能力是当务之急。人的识图能力从何而来,简言之,它来自对现实物体和平面图像的比较研究,来自于从现实物体到平面图像的转换练习。前者是观察理解,后者是写生。观察理解和写生是绘画课程的核心和主体。   任何形式的人才培养都是希望培养出复合型人才。近年来,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有一些影响教育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其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是人才培养系统性的偏差,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离较大,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因为是课程体系。课程设计中缺乏互相促进和支撑的的专业是其中应当首先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艺术教育在高等院校的缺失,起着一定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从“书画同源”这一古老的话题,便可看出书法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传统山水画从作为人物画的背景中脱离出来到占据中国绘画的主要地位,这与文人士大夫是分不开的,
期刊
本文对中国绘画艺术语言中的线条进行了探讨。线条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人们在拿起画笔来描绘对象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勾勒外形,线条自然就成为了人的第一个绘画语言。它同时
上海是中国漫画的发祥地。漫画,尤其传统漫画,是一种以针砭时弊见长的讽刺艺术。30年代中国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加剧,以及上海都市文化的畸形发展,促使这一时期上海的漫画异常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