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石膏部分分解及硫铝酸盐水泥制备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ao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化工业的迅速发展给磷石膏的处理利用带来巨大难题,随着磷石膏的排放量每年以千万吨增加,但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程度远不足以消除其对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本文提出利用磷石膏单独部分分解制硫铝酸盐水泥的思路,磷石膏未反应的磷石膏将全部替代天然石膏,分解的磷石膏生成Ca O将部分取代石灰石为硫铝酸盐水泥熟料提供Ca组分,以此达到大量消纳磷石膏的目的,对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具有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通过采用HSC热力学软件对磷石膏和磷石膏-焦炭体系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自由能进行计算,并结合两种体系的综合热分析研究结果可知,提高体系初始升温温度及还原气氛有利于磷石膏的分解,后期存在一定的氧浓度有利于副产物Ca S向Ca O的转化。通过对磷石膏分解试验研究发现,恒温时间、磷石膏质量、磷石膏与焦炭体系中碳与硫物质的量之比(以C/S表示)及还原气氛持续时间对磷石膏分解率均存在一定的影响。恒温时间延长有利于磷石膏分解率的提高,磷石膏分解率随着磷石膏质量的增加而降低。在还原气氛下,C/S=1的磷石膏-焦炭体系中磷石膏分解率高于C/S=0.7磷石膏-焦炭体系中磷石膏的分解率,通过坩埚封存的方法可延长还原气氛存留时间有利于磷石膏分解率的提高。最终得出单独煅烧磷石膏在1250℃恒温2h分解率可达75%,磷石膏-焦炭坩埚封存体系在1300℃恒温30min分解率达到80%,同时两种状态下超过以上温度的磷石膏均会在高温时熔融,冷却后出现玻璃态。对两种制度下磷石膏释放的SO2进行理论浓度计算表明SO2理论浓度已达到收集制酸要求,因此选取这两种制度处理后的磷石膏进行后续试验。将分解率达到75%和80%的磷石膏(残余物以Ca SO4和Ca O为主)与矾土、石灰石按一定比例混合烧制熟料并制成水泥,将制得的熟料和水泥与传统的硫铝酸盐熟料及水泥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生料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部分分解的磷石膏配制的原料烧成过程与传统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烧成过程矿物形成峰出现温度一致。熟料XRD分析结果表明,熟料矿物组成为SAC34和C2S相与所设计矿物组成一致。经计算熟料矿物组分含量与设计值相差不大,熟料烧成质量良好。部分分解的磷石膏制得的硫铝酸盐水泥与传统硫铝酸盐水泥性能相比,水化初期放热峰出现的时间及放热量大致相同,硬度与传统硫铝酸盐水泥相比略低,水化产物矿物组成相同且相当致密丰富。由此可见,磷石膏部分分解取代天然石膏和石灰石的思路经初步验证是可行的,分解率达到75%和80%的磷石膏烧制硫铝酸盐水泥熟料时,其磷石膏消纳量分别为未分解的磷石膏直接替代天然石膏烧制熟料所消纳磷石膏量的4倍和5倍,可以通过此方式达到大量消纳磷石膏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氮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的一种重要的污染物质,许多传统水处理工艺对氨氮的处理效率很低,出水中氨氮严重超标,达不到日益提高的水质要求,影响人体健康和阻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如何有效地脱氮是当前水处理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次试验采用组合工艺缺氧/好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低碳氮比废水进行了处理。通过改变水力停留时间,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对出水效果的影响,并选用水力停留时间为12h。对化粪池废水的试验结
学位
研究灭螺剂氯硝柳胺在鄱阳湖湖滩草地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可能的降解中间产物,并对其自然降解规律、机理进行分析探讨。采用现场模拟施药的方式,通过场地选取和现场布置,研究阳光、降水、土质、地势等自然环境因素对氯硝柳胺迁移和自然降解的影响。采集三个连续深度的土壤样品,以甲醇为萃取剂,经超声萃取-真空抽滤-蒸发浓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土壤中的氯硝柳胺及其降解产物。对测定所得数据进行整理,绘制
土壤污染直接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经过若干物理化学过程,使化合物的数量明显降低,但环境风险并没有因此消失,还有相当数量的污染物滞留在土壤中,随着环境
本研究以贵溪市河潭镇苏门约0.5亩废弃的Cu/Cd复合污染农田为例,在对试验区进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3种不同稳定剂及不同投加比对受污染农田进行修复处理,分析不同稳定剂、不同投加比处理后的土壤Cu/Cd生物有效态含量、Cu/Cd酸浸出含量和有效氮磷含量。通过分析土壤环境指标与肥力指标对小白菜重金属含量以及生长状况的影响,找出影响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进而推论出该类型重金属污染土壤复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