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是《论语》中描述人的德性的一个重要范畴,诸多学者对“直”在《论语》中的解释也各执一词,并不统一。本研究试图通过比较研究古今尤其是现代诸家不同译本对《论语》中“直”的释译,结合“直”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原始字意和一些经典文献中“直”的使用情况,以求深入领悟和理解“直”在《论语》中的意义。“直”在《论语》的不同章节出现,有着各自特定的含义,如“直爽”、“正直”、“公平”、“正义”等等,然而“直”作为孔子提出的一种德性,不应当体现为表面的含义分歧,而应该是一体统一的,即是说,“直”作为一种德性,是一以贯之的,虽然具体文本语境中会出现具体特殊的意义。我们通过对孔子思想核心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分析,发现在《论语》中,“直”与“仁”、“智”、“忠”和“礼”存在一些特定的相互关联,德目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直”范畴亦不例外。由此,可以透过以“直”为中心的范畴系统解析“直”在孔子思想中的价值和地位,进而也可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以某一个范畴出发来理解孔子思想,小中见大。具体来说,在《论语》中“直”不仅仅体现的是“直”字本身的含义,无论是“正直”义还是“直爽”义,都不足以正确表达孔子所推崇的“直”,而是在“仁”、“智”、“忠”、“礼”与“直”的完美契合下,被孔子作为“直道”提出来的一种立身之本,这便远远超出了作为孔子理想人格意义上的“直”的理解,而进入到一种形而上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