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为根本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公民素养教育课。观察力作为智力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公民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观察活动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并提供解决的方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提到了观察力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对于教育部门以及广大一线教师而言,努力提升学生观察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搜集并整理了与观察、观察力培养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在阅读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归纳了观察力的内涵。首先笔者对观察、观察力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分析结果的基上,编制出关于初中生观察力现状的调查问卷(师生不同卷),通过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当前初中生观察力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对观察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当前学生的观察力现状却不容乐观。总结下来不难发现,初中生观察力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五个不足:(1)学生缺乏相关的学科基础知识,不会使用思想品德课知识来观察;(2)学生在观察活动很少制定计划,且观察缺少条理性;(3)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很难主动提出问题,严重缺乏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4)观察过程容易受到不相关的因素的影响,使得观察活动无法持久进行;(5)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很少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依据实际的考察结果,并联系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笔者对上述不足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如下对策,以期待改变初中生现有观察力水平,提升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例如(1)开展社会调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2)通过校园论坛等形式帮助学生获取社会信息;(3)通过“时政五分钟演讲”等形式使学生主动观察社会;二、教给学生科学观察方法,例如(1)利用思想品德课知识教会学生分析社会现象;(2)明确观察的细节;三、利用社会实践等形式锻炼学生观察能力;例如(1)开展“争做志愿者”活动;(2)布置开放性假期作业;(3)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苏北地区农村中学学生观察力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广大一线教师认识到观察力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