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写实与新写实之外——对池莉、方方小说的一种对照解读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w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80年代后期的各种文学流派中,新写实小说可以说是最突出的一个,它对于文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消解,对于当代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迄今的世俗化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学流派,它既有自身的相似性与规律性、也有内部丰富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并在对峙、互补中发展衍变.尤其是池莉与方方,她们的作品出现最早、成绩和影响最大、自身和创作中呈现出的相似性也最多;尽管新写实小说"落潮"以后,她们的创作各自朝着各自的方向愈行愈远,然而仍然存在不少耐人寻味的近似的方面.因此,对她们新写实小说和新写实之外的创作衍变进行比较观照,对进一步研究新写实小说及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解读文学发展的奥秘是大有裨益的.以往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总结它们共同的流派特征,对这一对文学起点相似、常取材于同一座城市的新写实小说代表女作家的审美差异,尤其是对新写实"落潮"以后二人创作的发展、变异等方面的情况着墨不多.本文试图以比较的方法,对池莉、方方新写实与新写实之外创作异同的各个方面进行对照解读,并探讨造成这种异同的内在原因.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四个方面比较二人新写实时期创作的相似之处.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比较二人新写实时期创作的差异.第三部分:比较新写实"落潮"以后池莉、方方小说创作的相似点.第四部分,比较新写实之后二人创作的差异第五部分,探讨造成这种创作异同的内在原因.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分析20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女性形象。本文结合莱辛不同时期创作的代表性小说,透视了她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力图从整体上凸现出一个丰满而真实的女
《聊斋志异》取得的杰出成就使其成为后世小说学习的对象,仿聊斋小说主要学习《聊斋》的文体特征:传奇、志怪不是表现的内容而成为表现的形式,借传奇、志怪来抒发愤慨.这种文
张爱玲以她的主要作品集《传奇》和《流言》,蜚声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张爱玲在小说中精心营造了荒凉的精神家园,在散文中描写了那热络的衣食住行.她用作品表达了自己对
本研究采用语言实验的方法,以母语是汉语的大学生为参照,对以英语、日语、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不同标记汉语句子上的加工表现进行了研究.试图通过分析留学生在这些句子上的
报纸副刊在新文学发端之初就自觉担当了传播思潮、启蒙思想的重任,并在权威体制之外为各式文人话语的存在开辟了新的言论空间.1932年改革之后的《申报》副刊《自由谈》就是这
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现代文学史自然纳入了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研究,而且范围日渐广泛,对其小说、散文以及影视作品都有所涉及。本文
余华的创作转变已经并或许还将继续作为一个话题在各种"场合"被讨论.如何评价余华的转变?余华有没有放弃知识分子的启蒙传统?余华的转变有没有积极的文学史意义?本文试图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