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PIK,即Chinese Program in Korea,是中韩两国教育文化交流的新兴项目之一。根据协议,国家汉办需要每年定期向韩国各地区的中小学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2012年,CPIK项目正式启动,仁川也于当年加入了项目。本文以笔者作为2016年CPIK志愿者在仁川近一年的实际工作经历为基础,立足于仁川这一区域视角,对区域内全部11所项目学校内所有汉语教师、1名项目学校校长、4所项目学校中的230名学生以及1名仁川市教育厅CPIK项目官员分别进行调查访问,力求全面地描写仁川CPIK项目的各项情况,并以调查数据为依托总结项目发展成果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首先,本文简单介绍了CPIK项目和仁川地区的汉语教育的一般情况,梳理了前人对韩国汉语教育以及CPIK项目所作的研究,明确了本文价值所在。同时,我们对本次调查研究的具体设计和实施也作出了说明,确保本次调研成果令人信服。其次,本文从项目学校、教师、教法、学习者、教材、教育环境等方面逐一考察,再辅以与仁川市教育厅项目负责人的访谈调查,总结出CPIK项目在仁川自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果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五年多来,CPIK项目在仁川的推广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但整体发展态势比较平稳。一方面,该项目切实提高了学生汉语水平,破除了部分关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促进了中华文化在仁川的传播。另一方面,项目在仁川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制约因素,例如教育厅政策支持空缺、教学条件有限、项目学校内事实上的中韩教师待遇差别等。最后,我们针对该项目的四大主体——国家汉办、仁川市教育厅、CPIK项目学校和志愿者教师本人分别提出几点改进建议,希望有关部门和未来新赴任的志愿者能够引起重视。我们相信,多方合作之下,仁川CPIK项目势必迎来更高水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