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对废旧棉织物碳化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JK0803_w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旧纺织品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这是不容小觑的,再结合我们国家目前的现状,我们的化学纤维、羊毛和棉等纺织用原料,50%以上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资源短缺相当严重。若能将这些纺织废料加以回收再使用,使得利用率大于60%,那么我们每年就可以节省1880万吨的原油,减少约1634万亩的耕地面积,这既极大地减少了我国纺织原料对外的依赖度,又缓解了纺织业的资源不足,更减轻了因废旧织物的不当处理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碳微球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热稳定性好、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玻碳电极及锂离子电极材料、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空心球状材料的制作模板、吸附材料、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储氢材料和功能材料的添加剂等领域。然而,在这些废旧纺织品中,棉织物及棉混纺织物就占了1/3的比重,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成葡萄糖,进而碳化成碳微球,因此,是制取碳微球的一种很好的原料。本文以棉织物为原料,分别选用能破坏纤维素氢键的AlCl3,能破坏纤维素苷键的HNO3和能破坏纤维素氢键和苷键的HCl为催化剂,水热法碳化制备碳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催化剂浓度或pH值对碳化产物形貌、晶体结构、产率以及表面基团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所得碳材料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及表面官能团进行测试与表征。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用棉织物作原料,AlCl3作催化剂,水热法可制得碳材料;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00℃,时间8h,AlCl3浓度0.05%。(2)以棉织物为原料,分别以HNO3和HCl为催化剂,水热法都可制得碳微球;其最佳工艺条件都为:温度300℃,时间8h,pH为2。(3)HNO3和HCl都是无机酸,以它们作催化剂都可制得碳微球材料,而AlCl3为路易斯酸,以它为催化剂只可得非球形碳材料。(4)三者得到的产物表面都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OH、-C=O和-COOH),但产物的石墨化程度都不高。(5)温度和pH对碳化产物形貌具有很大的影响。温度对打破晶体结构起决定作用,跟有无添加催化剂无关,足够的高温可以破坏纤维素稳定的晶体结构,促进其水解碳化;碳微球的形成也与pH密切相关,足够的H+可以完全破坏纤维素大分子的苷键,促进纤维素的碳化,加入的H+个数为苷键数的1/11到1/1这个范围,产物大都是碳微球,低于或高于此范围,产物的形貌都不太好,甚至不会出现碳微球。(6)催化剂可明显降低纤维素的初始碳化温度,且无机酸尤为明显。不添加任何催化剂时,其初始碳化温度是240℃;AlCl3作催化剂时,初始碳化温度是220℃;HNO3作催化剂时,初始碳化温度是200℃;HCl作催化剂时,初始碳化温度也是200℃。
其他文献
<正>国内研究(香港中文大学)表明,曾患GDM的妇女年老后,再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4至5倍;其子女在青春期发胖或出现糖尿病前期症状的风险亦分别增加11和18倍妊娠糖尿病(GDM)日
互通式立体交叉作为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对高速公路车辆的安全、高效运转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互通改造问题正在成为高等级路网改造的重点问题。本次论文
郑州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对一些耐荫植物进行引种、驯化研究,并从中选育出适应景区气候地质条件、符合景区实际需要的耐荫植物品种进行推广应用,既丰富了景区林下植被,减少水
<正>我国2013年6月的"钱荒"和"股灾"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有人把这说成是央行与商业银行进行了一场"断奶"的博弈,从初步的结果看没有赢家,反而连带股市暴跌和实体经济
煤层气的开采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排采方式的选择是主要因素之一,而排采方式的选择主要是指排采设备的选择。沁水盆地潘河示范区排采设备单一,效率低,从实践来看,并不特别适
为推进我国油气体制改革,提高我国油气的供应能力,实现油气价格稳定,保障国家的能源和经济安全,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油气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油气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
芦山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会不会再次发生7级甚至更大地震迅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活动性野外调查结果,本文从活动构造与古地震研究角度对芦山地震
本文绪论部分梳理了穆旦的生平与诗歌创作。其次综述了穆旦诗歌研究现状的发展历程,以及穆旦诗歌研究的三个主要的方面:穆旦基础研究的深度开掘;对穆旦诗歌诸多诗学命题的探究;
目的:高频率低载荷机械振动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但是间歇性的高频率低载荷机械振动对于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宏观实验来探讨持续与间歇高频率低载荷机械振动对
自20世纪80年代起,基础教育的改革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推进,由此课程标准被置于一个尤其突出的位置。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始了规模空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涵盖了课程与教学的各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