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旧纺织品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这是不容小觑的,再结合我们国家目前的现状,我们的化学纤维、羊毛和棉等纺织用原料,50%以上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资源短缺相当严重。若能将这些纺织废料加以回收再使用,使得利用率大于60%,那么我们每年就可以节省1880万吨的原油,减少约1634万亩的耕地面积,这既极大地减少了我国纺织原料对外的依赖度,又缓解了纺织业的资源不足,更减轻了因废旧织物的不当处理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碳微球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热稳定性好、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玻碳电极及锂离子电极材料、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空心球状材料的制作模板、吸附材料、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储氢材料和功能材料的添加剂等领域。然而,在这些废旧纺织品中,棉织物及棉混纺织物就占了1/3的比重,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成葡萄糖,进而碳化成碳微球,因此,是制取碳微球的一种很好的原料。本文以棉织物为原料,分别选用能破坏纤维素氢键的AlCl3,能破坏纤维素苷键的HNO3和能破坏纤维素氢键和苷键的HCl为催化剂,水热法碳化制备碳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催化剂浓度或pH值对碳化产物形貌、晶体结构、产率以及表面基团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所得碳材料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及表面官能团进行测试与表征。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用棉织物作原料,AlCl3作催化剂,水热法可制得碳材料;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00℃,时间8h,AlCl3浓度0.05%。(2)以棉织物为原料,分别以HNO3和HCl为催化剂,水热法都可制得碳微球;其最佳工艺条件都为:温度300℃,时间8h,pH为2。(3)HNO3和HCl都是无机酸,以它们作催化剂都可制得碳微球材料,而AlCl3为路易斯酸,以它为催化剂只可得非球形碳材料。(4)三者得到的产物表面都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OH、-C=O和-COOH),但产物的石墨化程度都不高。(5)温度和pH对碳化产物形貌具有很大的影响。温度对打破晶体结构起决定作用,跟有无添加催化剂无关,足够的高温可以破坏纤维素稳定的晶体结构,促进其水解碳化;碳微球的形成也与pH密切相关,足够的H+可以完全破坏纤维素大分子的苷键,促进纤维素的碳化,加入的H+个数为苷键数的1/11到1/1这个范围,产物大都是碳微球,低于或高于此范围,产物的形貌都不太好,甚至不会出现碳微球。(6)催化剂可明显降低纤维素的初始碳化温度,且无机酸尤为明显。不添加任何催化剂时,其初始碳化温度是240℃;AlCl3作催化剂时,初始碳化温度是220℃;HNO3作催化剂时,初始碳化温度是200℃;HCl作催化剂时,初始碳化温度也是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