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草核苷类成分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虫草多糖组成分析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虫草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资源,但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产量相对较低,因此价格昂贵。近年来,诸多学者尝试人工培植虫草或发酵虫草菌以获得相应的虫草产品来缓解虫草资源供不应求的局面。虫草及虫草产品种类繁多,故其质量的准确评价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成为关键。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等手段对虫草中核苷类及多糖成分进行分析,以期建立虫草有关成分的标准化检测方法;通过响应面法对虫草菌产多糖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虫草多糖的产量。因此,本研究旨在对虫草资源的全面评价及进一步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提取方法的比较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虫草核苷类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为超声提取法,最佳提取工艺为:以超纯水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50,常温超声提取30min。确定了虫草核苷类成分的检测方法,使用中科安泰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最佳色谱条件为:检测波长:260nm;流动相为A(甲醇)-B(水)二元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0~10min,5%→10%A;10~20min,5%→20%A;20~35min,20%→10%A;35~40min,10%→5%A;流速:0.5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25℃;检测时间:40min;进样间隔:5min。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高,适用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2015版药典要求。  2、对虫草及发酵虫草菌粉中核苷类成分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显示冬虫夏草虫体中所含的核苷类成分种类最多,但虫草素未检出;人工蛹虫草子实体中腺苷、尿苷、胸苷含量相对较高,虫草素含量高达3265.88μg/g;冬虫夏草菌CC-9发酵菌丝体中检出了5种核苷类成分,其中尿嘧啶和胸苷含量相对较高;冬虫夏草菌CC-10发酵菌丝体中虫草素未检出,但含有的核苷类成分种类较多且含量较高,检出肌苷含量为158.24μg/g,而在其他菌丝体中未检出;蛹虫草YC-1发酵菌丝体中虫草素含量为193.97μg/g,是本试验唯一检出虫草素的菌株,尿苷、鸟苷和腺苷含量均较高;蛹虫草YC-2发酵菌丝体中尿苷、鸟苷和腺苷含量最高,分别为4641.64μg/g、4214.05μg/g、2460.03μg/g,但虫草素未检出。  3、采用响应面法对冬虫夏草菌CC-10和蛹虫草菌YC-1产多糖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CC-10菌株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9.32g/L、麦芽糖18.79g/L、蛋白胨6.14g/L、豆饼粉4g/L、MgSO40.5g/L、KH2PO41g/L、VB20.5mg/L,此时胞内多糖含量为4.16%,是优化前的2.06倍。YC-1菌株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75g/L、蛋白胨8.17g/L、酵母浸粉5g/L、KH2PO41g/L、MgSO41.20g/L、ZnSO40.5g/L、VB10.1g/L,多糖含量为6.77%,是优化前的2.34倍。  4、采用乙醇分级沉淀法对YC-1菌株和CC-10菌株的胞内及胞外多糖进行提取,进一步纯化后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各多糖组分进行扫描,结果显示10种组分均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其中YC-1菌株ESP1在819cm-1处和CC-10菌株ISP1在811cm-1处的吸收峰表征其含有甘露糖。CC-10菌株ISP2在835cm-1和889cm-1处的吸收峰表征其含有α和β糖苷键,ESP1在835cm-1处的吸收峰表征含有α-糖苷键。采用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单糖组成进行分析,结果为YC-1菌株和CC-10菌株的胞内及胞外多糖主要含有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四种单糖,但每种多糖组分中单糖的种类和比例有所不同。
其他文献
噻二唑杂环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比如抗菌抗肿瘤等,在医药领域备受关注。利奈唑胺是第一个上市的恶唑烷酮类新型抗菌药,具有很强的抑制革兰性阳性菌的作用,其恶唑烷酮结构
规模化经营应成为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发展的优先战略。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的规模化经营要坚持以优先发展规模为主题,在优先发展规模中挖掘自身潜力,调整自身的经营结构,形成综合
细菌感染导致全球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全球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死亡是由于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导致的。然而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而导致出现的耐药性细菌甚至超级细菌,使得曾被有效遏制的传染病重新蔓延。细菌感染诊断是抑制抗生素滥用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细菌感染诊断并没有在临床医学中作为最主要的检测手段,这是由于目前对细菌感染的检测灵敏度低,并且传统的检测方法很难区分细菌性炎症和无菌
细胞内pH(intracellular pH,pH_i)和pH稳态对参与控制真核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极为重要。真菌细胞的pH_i影响真菌细胞膜的跨膜转运、代谢酶的活性和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同时也是一些其它一些细胞反应的触发器,如诱使热敏蛋白的产生。一些具有抗真菌活性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的作用机理也与降低真菌细胞pH_i改变有关。准确测定真菌细胞的pH_i有利于研究真菌细胞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