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口凹陷油气输导体系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歧口凹陷作为黄骅坳陷中发育的最大的生油凹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输导体系的研究成为制约油气勘探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研究以成藏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并以露头、钻井和测井以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歧口凹陷的输导体系及其输导空间要素、输导动力、输导方向、成藏期匹配关系等进行了综合研究。本文对古输导格架的恢复及有效输导体系的研究方法做了模拟分析,并总结了不同规模的输导体系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分析认为在歧口凹陷内可作为油气输导通道的有砂体、不整合、断层及三者的组合等。骨架砂体的输导空间主要有孔隙、裂缝或孔洞等,并且油气在砂体中的优势运移通道受内部结构的控制。断裂带的输导空间要素包括空腔、裂缝和连通空隙,断层的封闭性及活动性不同,输导油气能力也具有差异性。位于不整合面之上的底砾岩或砂岩和位于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的岩层也是输导油气的良好通道。  歧口凹陷油气输导动力主要有异常高压和浮力,其次构造作用力和水动力也可成为输导动力等。不同地质背景下,各输导动力对油气运聚的作用不同。油气输导方向主要取决于流体势场和运移通道的分布,一般而言,油气总是从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在非均质输导层中总是沿着孔渗性最好、阻力最小的空间运移,这些空间就构成输导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并且也是决定油气主要输导方向的关键。根据流体包裹体、热史和埋藏史资料,认为研究区油气充注有两期:东营末期、馆陶末期—现今。其中,第二期是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  通过对成藏时期的古孔隙、古压力、古构造的恢复,以歧口凹陷埕北断阶带为例分析了有效输导体系的研究方法,并总结了研究区主要成藏时期古输导体系控制下的油气运聚规律。  研究认为,输导体系具有层次性。本文总结了盆地、区带和局部小的构造等不同级次的输导体系特点及控藏作用:盆地规模的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宏观的分布规律,决定了二级构造带的油气资源的总体规模;区带规模的输导体系控制了二级构造带内部各局部构造之间油气分布的差异性;而圈闭规模的输导体系影响圈闭内油水分布和油气保存状况。
其他文献
随着煤矿单产规模越来越大,开采效率需要迫切提高。随着煤矿的开采环境越来越恶劣,安全生产的压力也逐步增大。为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煤层无人自动化采掘,尤其是深部煤层的无
轮胎是汽车上的重要部件之一,随着轮胎力学性能的逐步改善,轮胎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制动性能、转向性能、抗湿滑性能、耐久性能等。随着汽车使用量的增加,现今汽车产业对于轮胎
将自然语言理解应用于机械设计领域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研究并实现了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领域抽象具体化建模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机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对以自然语言形式表达的用户需求进行智能分析,对其中的抽象概念进行具体化,实现了系统与用户间的良好交流,并为后续设计提供支持。本文通过分析现有的知识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和设计领域自然语言的特点,给出了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领域抽象具体化建模系统的知识
对平面机构的合理设计和使用,离不开机构结构理论的研究。机构的类型综合是研究机构结构组成的有效方法,而运动链的同构识别是机构类型综合与优选中一个重要而又难以解决的组
磁悬浮平台由于无摩擦、无磨损、无噪音、无需润滑、寿命长、功耗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一种涉及到电磁学、机械学、控制理论和计算机科学等众多领域高新技术,同时,磁悬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在脑桥旁正中梗死(paramedian pontine infarction,PP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经磁
本文通过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公司对区域采购管理系统的探索应用,基于公司“三统一”管控模式研发的区域采购管理系统,具体思路及设计进行了阐述,旨在提升广东公司核心
本文主要以航空制造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航空制造企业实际管理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航空制造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现状,其次从完善现有的企业计划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