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生物入侵成为一个与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此外,世界贸易组织在消除成员国之间关税壁垒方面的积极作为,也使得检疫措施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技术壁垒,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各国的检疫部门经常为了本国的利益质疑其他国家检疫法规的科学依据和检疫措施的必要性。发达国家的植物检疫工作起步早,技术力量雄厚,检疫工作方面的优势使自身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成为农业经济和生态安全的隐患。黄埔是全国首批粮食进口指定口岸,历年粮食进口量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居前列。本文对黄埔口岸2012-2015年进口原粮检疫截获情况进行汇总,通过分析截获疫情中的种群类别、截获频次和疫情来源,总结进口原粮中截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及传入风险,以期对进口粮食的检疫工作提供参考并积累数据。结果表明:1.截获批次和进口批次正相关性不显著,分析其原因是一线检疫人员配备不足,在进境粮食数量较大的时间段不能保证工作质量,有漏检的可能;2.美国输华粮食是有害生物检出的主要来源,大豆,高粱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频繁,假高粱(及其杂交种)Sorghum halepense(L.)Pers.和硬雀麦Bromus rigidus是截获最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3.黄埔口岸检疫性有害生物截获种类较少,细菌类和病毒类有害生物截获率低;4.现场查验条件缺乏,难以对进境粮食的初筛,无法通过针对性取样来弥补检疫鉴定技术的薄弱环节,也不能充分的发挥检疫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截获疫情的统计分析,得出了进境粮食检疫的特点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风险等级评估制度;2.重视检疫技术均衡发展;3.加强口岸信息交流;4.加大宣传力度;5.寻求部门合作;6.强化检疫处理;7.完善粮食调运的后续监管。通过总结实际工作情况,指明黄埔口岸植物检疫工作特点,提出未来检疫部门的工作要求。为口岸应对进境粮食检疫问题,适应检验检疫新形势,从而做到有效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保护我国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