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实验性牙齿移动中三叉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f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畸的主要治疗过程是应用矫治力使牙齿移动的过程.牙髓、牙周组织受力后,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和反应,疼痛伤害是正畸治疗中常见问题之一.牙移动中疼痛伤害反应信息由牙髓、牙周膜的神经末梢传导至口面部的外周感受器三叉神经节的感觉神经元,由此收集后传入下一级神经元,最后到中枢CNS的相应部位,从而大脑皮层对此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反应,三叉神经节在牙移动的感觉中占重要地位.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TP已经被证明在组织及神经损伤中是伤害传导的重要神经递质,而ATP需通过与其受体P2X3结合来传递疼痛伤害信息,动物实验已经发现P2X3受体主要存在于外周感觉神经节,其中包括三叉神经节,有关周围神经损伤后三叉神经节感觉神经元中P2X3受体变化国外已有报道,但正畸牙移动过程中三叉神经节感觉神经元中P2X3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国内外均未见报道.该实验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模拟临床矫治的牙移动过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及原位杂交等这些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正畸牙移动中加力后P2X3受体在三叉神经节的表达变化的规律,为正畸的疼痛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解.该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鼠牙移动过程中,三叉神经节内的P2X3受体表达变化是呈现短时上调的规律.推测P2x3与牙移动伤害表达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离体牙模拟实验,探讨应用脉冲Nd:YAG激光照射对预防正畸托槽周围牙釉质脱矿的作用。并检测其对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为此方法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