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望特质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希望特质由途径思维和动力思维两部分共同促使个体实现目标。前人的研究表明,高希望特质的个体较少地遭受抑郁和焦虑,拥有更多的积极思维,有更高的自尊,在面对和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更多的自信。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变化。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能保持积极的心态,但又时常被消极、悲观的情绪所困扰,他们面临着学业的压力、交往的压力和升学的压力等等,不免会遭受各种挫折。因此,培养中学生积极的希望特质,提高他们的应对水平,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中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希望特质对自信心的影响是否受到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田莉娟修订的《中学生希望特质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潘运修订的《中学生自信心问卷》,通过对桂林第四中学、桂林宝贤中学、梧州蒙山中学、岑溪归义中学四所学校共694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学生的希望特质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希望特质在中学生的性别方面不具有显著差异。在年级变量上、不同家庭所在地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2、中学生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不同性别中学生在积极应对和应对方式总分上差异显著,在消极应对方式上差异不显著。男生生在积极应对和应对方式总分上的均分要高于女生。在年级变量上应对方式各维度和应对方式总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家庭所在地上不具有显著差异;3、中学生的自信心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中学生在整体自信、身体自信和自信总分上差异显著,在学业自信和社交自信上差异不显著。自信心各维度和自信总分在年级上差异显著。自信心各维度除了身体自信维度在家庭所在地上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维度和自信总分在家庭所在地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4、中学生的希望特质水平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应对方式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希望特质水平与整体自信、学业自信、社交自信、身体自信和总体自信呈现显著正相关;5、希望特质对应对方式和自信心(整体自信、学业自信、社交自信、身体自信及自信总分)都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在希望特质与自信心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