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ingqing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明山地居住区的健康发展对塑造昆明城市特色与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昆明市区的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进行研究,探讨其理论和设计方法,对丰富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对指导山地居住区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本文对昆明市区的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其目的是为今后昆明山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同时为平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提供思路、借鉴与参考。   本文在查阅、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山地人居环境、山地城市、山地建筑、山地居住区、山地住宅、生态及景观等方面的书籍、研究专著和论文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山地居住区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然后立足于现在昆明市主城区(盘龙区、官度区、西山区、五华区)的山地居住区,并对其山地居住区的区位选择、规划设计、规模、组织模式与居住环境进行实地调查。   从实地调查可以看出:在昆明人们选择山地环境作为居住环境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建于元末明初的昆明团结乡的乐居村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建国初期,昆明市内住宅大体分为三种:达官富贾的深宅大院和西式洋房、一颗印式封闭庭院的传统民居、自行搭建的简易棚屋。50年代以后,昆明进入对住宅标准设计进行地方化探讨的时期,主要集中在院落、回廊对公共居住生活的组织,提供类似传统居住模式下的交往空间。80年代昆明进入居住区(包括山地居住区)设计理论探索的高峰时期。90年昆明的山地居住区建设进入尝试阶段。2000年以后昆明的山地居住区相比2000年以前建设的山地居住区不管在建筑布局、道路规划、景观营造等方面都较为完善,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昆明公园道1号和明日城市。从调查的结果也可以看出,昆明的山地居住区在自然环境、景观、建筑布局、道路系统、绿化及植物配置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昆明公园道1号和明日城市是昆明比较典型的山地居住区,本文以这两个山地居住区为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例支撑,分析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在昆明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文章分别从区位、总体规划、竖向规划、景观规划、交通规划等方面对这两个山地居住区进行了重点分析。这两个居住区无论在区位、总体规划、竖向规划、景观规划、交通规划都有其独特之处,建成后市民对其口碑也是很好的,但它们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公园道1号的不足之处是:(1)三大会所服务半径不足;(2)公共绿地较小且散,不成规模,破碎性增强,并且大部分是连续且呈狭长状的绿地,这增加了创造景观的难度。明日城市的不足之处是:(1)因为地势很陡,但高大的挡土墙离房子非常近,严重影响底层住宅的日照、采光,而且存在着巨大安全隐患;(2)过窄的建筑间距加上过密的植物使得部分底层商铺采光较差;(3)设计者设计目的与居民实际使用存在冲突;(4)广告宣传与实际建设的景观环境存在很大差异。   纵观昆明近几年的山地居住区建设,总的来说其景观效果是非常好的,但还存在自然植被较差、绿化覆盖率低、安全防护不利、人本意识淡薄、比例与尺度失调、城市居住区特色散失等问题。为了能够规划设计出符合居民生活习惯和行为心理的安全的、舒适的、和谐的、优美的山地居住环境,对昆明的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提出以下建议:   (1)顺应山地地形,在原有植被基础上加强山地居住区绿化率。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3)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   (4)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   (5)合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地形。   (6)充分利用山地地形特点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   (7)道路设计依山就势,避免大填大挖造成对环境与景观的破坏。   (8)规划设计的多方案比较与选择。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态环保意识的深入,人们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先进的科技成果,而是与自身日常生活密切关系的生活空间。面对巨大的环境压力、能源压力,节能工作全面展开
城市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第一构成要素,既是城市物质骨架,又是城市生活的空间,是人们感知城市的主要场所。作为城市的骨架,城市道路网络格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我国居住区规划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21世纪,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居住区的各个组成部分
上海的内城住宅呈现出相对单一的成片式开发模式,尽管这种模式在当今的中国背景下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它也暴露出了忽视住宅和城市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导致了住宅破坏城
超级市场作为零售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新,它诞生之时就顺应了当时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对落后的零售业态迫切要求变革的需求。作为超级市场衍生而来的一个重要分支--大型综合超市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矛盾日益显著。城乡协调发展才能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目前中国各类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居住分异现象已经相当普遍,这种现象是否合理,要不要避免等,对现代中国来讲是个热点与敏感的问题。总的来说,较少关注到城市空间特别是居住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和城市的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趋严重,历史地段的更新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历史地段作为城市有机
2006年5月28日,我国建设部等六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国六条”)中明确指出:“年度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必须用于中低价位、中小套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城市郊区农村,研究的区域置于经济发达,城市密集的苏南地区。在这样的城市密集区域,城郊农村除了自身的发展外,往往还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互动关系。在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