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股骨骨缺损是人工髋关节翻修领域的热点与难点,本文主要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股骨侧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及假体的选择。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关节外科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资料较完整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行股骨侧翻修患者32例(32髋),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48岁-77岁,平均67.13岁。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23例;股骨假体下沉5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例。前次手术选用假体类型:骨水泥型10例,生物型22例。前次手术距翻修手术时间:6个月-25年,平均:63.12个月。股骨侧骨缺损术前按Paprosky标准划分:Ⅰ型缺损2例,Ⅱ型缺损10例,ⅢA型缺损12例,ⅢB缺损8例;术中按AAOS标准划分: ⅡA型缺损6例,ⅡB型缺损2例,ⅡC型缺损4例,Ⅲ型缺损16例,Ⅴ型缺损2例,Ⅵ缺损2例。2.方法:应用Harris假体X线松动分类标准评定假体松动情况,Harris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并使用SPSS17.0软件对比术前及术后随访过程的Harris评分。结果:1.骨缺损的处理及假体类型:32例股骨骨缺损患者中,按Paprosky分型标准,2例Ⅰ型缺损患者,选用颗粒打压植骨+近端涂层普通生物型假体;10例Ⅱ型缺损患者,7例选用颗粒打压植骨+全涂层长柄生物型假体,2例选用颗粒打压植骨+组配型假体,1例选用颗粒打压植骨+长柄骨水泥型假体;20例ⅢA和ⅢB缺损患者,9例选用颗粒打压植骨+结构性植骨+组配型假体,6例选用颗粒打压植骨+结构性植骨+长柄骨水泥型假体,5例选用颗粒打压植骨+结构性植骨+全涂层长柄生物型假体。2.Harris评分: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8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06±8.69)分,提高至平均(83.97±6.17)分。其中优(>90分)10例,良(80-89分)16例,中(70-79分)6例,无差病例(<70分),优良率达87.5%。随访过程中,2例颗粒打压植骨并结合长柄生物型假体患者出现股骨近端骨密度下降,股骨假体轻度下沉,1例全涂层长柄生物型假体周围出现高密度的硬化带,其余29例均未出现假体松动、假体下沉、植骨吸收等。结论:1.术前采用Paprosky分型及术中采用AAOS分型对股骨骨缺损进行评估,有助于科学合理手术方案的制定。2.股骨侧翻修的难点在于假体及骨水泥的取出,大转子延长截骨、股骨开窗等可辅助假体及骨水泥的取出3.股骨侧翻修的重点是如何能尽量保留骨量及增加骨量,并确保新植入的股骨侧假体具有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并能有效提高假体的长期稳定性。4.根据我们的临床研究,全涂层长柄生物型假体尤其适用于干骺端和骨干区骨缺损不严重的患者,对于股骨缺损较严重的患者选择应慎重;长柄骨水泥型假体多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活动量低、骨量少或股骨髓腔较为宽大的老年患者;组配式假体适用于干骺端及骨干形态不规则患者,在治疗股骨骨缺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也是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