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篇论文的目的是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口译。它会帮助译员认识到语境的重要性,同时还提出把关联度作为衡量译文质量的标准,即是口译内容关联度越大,其效果越好,这样便为译员提高译文质量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口译是翻译的一种基本形式,在本质上它和笔译是相似的。因此,由斯珀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既然能够用来研究笔译,那么也能够用来解释口译现象。在文章中,作者介绍了关联理论的一些基本思想,如:关联,交际,关联原则,最佳关联等。每个交际行为的指导原则就是展示最大关联。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口译是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编码—解码过程。在推理的过程中,口译者要把新信息与旧信息联系起来,这是理解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最有力的工具就是语境。因此,口译的过程实际上是选择恰当语境的过程。从一系列可能的假设中选出恰当语境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寻求关联。判断口译是否成功的标准是原语中的最佳关联是否在译语中得到体现。然而,和笔译有一点不同的是,口译者必须要注意口译过程中的一些非言语语境因素,如:说话者的语音变式,面部表情,体态表情等。这些因素在理解话语意义时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作者还将关联理论应用到了口译教学当中,并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口译中的语境因素,这是一种提高口译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最后作者对一篇发言稿的四个口译版本作了比较性的分析研究。它从关联角度来看体现了口译中语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