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项目占用土地对农民影响评价——基于农民对土地依赖性的视角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pi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五”期间,我国交通建设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各等级公路里程增加迅速,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在“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社会大背景下,公路的建设占用大量土地、损害失地农民权益的情况也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然而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公路交通需求更加旺盛,我国现有公路网的规模、密度和运输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十一五”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加快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仍是我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如何协调公路建设与土地占用的矛盾,如何衡量失地农民损失、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成为当前紧要的问题。 论文在这一背景上深入研究现阶段我国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并设计了衡量指标,包括土地收入比重、单位面积贡献度、生活保障程度和重新学艺难度四个指标。在此基础上对公路建设项目占用土地对农民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农民失去土地之后主要有生活来源缺失、就业途径缺失、养老保障缺失、相关财产损失和心理情感损失五个方面的损失。根据这五个方面的损失设计相应指标,概括为公路建设项目对失地农民影响评价,完善现有的公路建设项目评价理论体系。最后针对目前公路建设征地用地过程中存在的不当做法提出一系列趋利避害的措施和建议,使失地农民损失最小化,公路建设项目占地效果最大化。 本文的创新点一方面针对农民对土地依赖性展开深入研究并设计指标衡量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的高低;另一方面在公路建设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中增加了对失地农民影响的评价,完善了现有公路建设项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收入分配改革起步的,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曾经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注入了生机,激发了活力。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举世瞩目的,同时不断扩大的个人收入差距也成为了当前社会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人们不禁会对收入差距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提出疑问。收入分配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既要求有效率,又要求公平,作为收入分配的重要调控手段,税收政策一直是各国
创业投资是伴随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国际上引进的一项政策工具,是高科技发展的推动器。创业投资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制度安排,它不仅给企业输入“血液”,还利用其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