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古典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承担着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熏陶双重责任。古诗词是中华文学历史中的最耀眼、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而且永不褪色。通过涵咏体味古诗词,学生一方面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可以积淀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欣赏水平和净化心灵。长期以来,尽管中学古典诗词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表现在对文艺理论研究新成果的引入和运用不够。近年来,人们对于“互文性”的讨论非常热烈,许多语文教育界学者和一线语文教师将互文性理论引入了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互文性解读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本解读思路和视角,为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文本解读策略增添了新的内容。本文尝试将互文性解读运用于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为教学活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绪论部分简述了问题提出的缘由,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反思,阐述了研究的意义,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方向、思路和方法。第一章对“互文性”和“互文性解读”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了互文性解读的意义,为古典诗词教学中的互文性解读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分析了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的现状,即目前教学中通行的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了古典诗词互文性解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古典诗词的互文性解读应如何实施的问题。典故的相似、句法的类同、命意的一致,是实施古典诗词互文性的主要途径,在不同的文本中显现共同的语言形式元素,是引导学生发现并确立古典诗词互文性关系的关键。第三章从价值层面对古典诗词互文性解读进行论述,分别从陌生化、修辞、流变、派生这四个方面分析其教学价值,也结合中学教材中具体诗词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