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区建设中的中观层次城市设计探讨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中城市新区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但城市新区建设中仍存在形象上的混乱、景观上的无序、公共空间的缺失等一系列的问题,人们普遍表示不满。同时形态上的均质化更是造成城市新区在特色及形象上不具备优势。由于缺乏相应新区城市设计理论控制指导及可操作途径的支持,城市设计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形态控制效能。 从城市新区建设整体性环境特色的问题引发对中观思考,在宏观的总体规划与微观的详细规划之间提出中观层次城市设计概念,从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方法两个方面对局部片区整体环境控制要素进行推导分析,从自然特色、环境景观、功能活动、空间形态以及重大设施的影响几个层面来探讨对城市新区整体环境景观、形态和公共空间品质的控制形成。建构中观层次城市设计方法,并以南徐新城中心区作为实践案例,结合规划方法来探讨中观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的有效结合的可操作途径。最后总结了中观层次城市设计的作用和意义,探讨了其发展的前景。
其他文献
城市生活形态是人们对城市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方式,其次是在一定条件下生活的表现形式。生活形态是与既定的年代、社会消费水平、经济政治、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心态等整个
学位
研究试图寻找一种适宜高密度城市的、符合可持续原则的,城市建筑与农业种植的有机整合方式。这种方式中的农业生产与城市环境融合,利用建筑空间和室内环境调控资源,采取空间技术
综合医院是和人们生、老、病、死息息相关的场所,是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医院院前过渡空间是联系医院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纽带,既是城市环境向医院建筑的延伸,又是医院建筑
中文摘要  本文对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后在城市居住社区设计领域中重要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进行的系统性研究。并根据理论发展演化过程的不同的环境、历史时期、创作原则
清末,清政府颁布“新政”,废除了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变书院为学堂,结束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中国陆续出现了一批近代大学,他们不仅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
城市环境的恶化,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种现象,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学科在交叉学科思想
居住空间作为我们使用最多、最频繁的空间,是人类居住活动的主要物质载体。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以后,我国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并存的新时期,作为城市居住空间重要组成
近年来,环境保护与建筑节能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居住环境的设计日益受到重视,从小区整体环境到室内居住环境,设计标准在不断提高,但对顶层而言,防水、保温、隔热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
当今中国的建筑界无疑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地方,各门各派同台竞技,异彩纷呈,这当中的焦点依然集中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上。寻求当代中国建筑的出路是每一位有责任感的本土建筑师所
由于人们对控规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控规在实际操作不能很好的发挥控制作用,降低了控规的法律性。控规主要是对城市的开发容量的控制,控规中涉及到城市设计的内容也不受重视,往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