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司共同治理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al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治理是当前国内外理论界和实业界研究的一个世界性课题,对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Berle和Means在其《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一书中所提出的著名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前,公司治理奉行“股东至上”理论,对“谁是企业所有者”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股东主权至上和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市场经济的黄金定律,物质资本被认为是公司得以建立的基础,股东自然而然地垄断了公司治理中的所有权力,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股东至上”理论受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强烈挑战,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的企业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同时也分担了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或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因而都应该拥有企业所有权。企业在其经营决策和治理架构中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发言权,否则他们就会威胁撤出其投资,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一些学者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的全体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公司治理。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旨在突破传统的公司治理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局限,并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合理性,探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发展趋势及其实现途径,进而对我国上市公司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提供对策和建议。 本文首先对共同治理的理论作了分析,其中主要对公司治理问题作了全方面的概述,并研究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发展阶段等问题,按照利益相关者不同时期研究的重点,勾勒出利益相关者的历史发展脉络,并给出自己对利益相关者的独特理解;其次,本文分析了股东单边治理的产生原因以及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缺陷,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在部分国家公司治理中的实践和我国上市公司当前在共同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本文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优越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指出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发展趋势是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公司内部治理,其他利益相关者以不同的方式对企业进行外部治理,并对它们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作了分析;最后,结论部分对文章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借鉴意义、本文的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入了一个单边上升的时期,同时股票价格经历疯狂上升,
证券业是专门从事证券经营及相关服务的行业。在间接融资比重不断下降、直接融资比重已超过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发展趋势下,作为直接融资的证券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论文阐述的“三维”成本管理模式,是胜利油田采油厂在目前普遍推行的以成本项目组和三级单位双向控制、指标共同考核为特征的“二维”成本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适应采油生产成本
随着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之间竞争的加剧,赊销这一贸易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采用。保理,作为适用于赊销的贸易融资和结算工具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