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国内外审计失败案件不断曝光,使得审计职业的公信力和独立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这一系列审计失败案例来看,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不完善及审计技术相对落后固然是导致审计质量低下的因素之一,然而,我们更应从制约审计师行为的制度环境中去探索其根源,完善公司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董事会作为联结股东与经理层的纽带,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作的有效程度无疑会对审计服务产生不同的需求。本文试图从理论方面分析董事会特征与独立审计之间的关系,并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从而为完善董事会制度,改革审计聘任制度,维护审计独立性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立足于审计需求方的角度,探讨最佳的董事会制度建设和维护审计独立性的方法。首先,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上市公司治理框架入手,界定了研究中使用的董事会特征概念,将其分为董事会规模、董事会领导权结构、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的设立、董事持股水平、董事会会议频率等六个方面,同时分析了现行审计聘任制度的路径,并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下董事会制度和独立审计师选择存在的问题。其次,本文主要使用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传递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董事会和独立审计之间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各种董事会特征与独立审计师选择的相关性。而后,本文选取2005年、2006年中国深沪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会计师事务所类型作为独立审计师选择的衡量指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董事会特征与独立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最后,本文根据前面的研究成果,从完善公司董事会制度和改革现行审计聘任制度两个方面提出若干政策建议。本文拟从以下五个章节展开分析和讨论:第一章,绪论部分,就本课题的选题背景、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框架及拟实现的创新作提纲挈领式的说明;第二章,文献综述,主要对国内国外和董事会制度与独立审计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概括;第三章,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独立审计师选择的理论分析,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入手,分析了现行董事会特征、独立审计师选择路径及二者存在的问题,进而在理论上对董事会制度的相关特征和独立审计师选择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针对董事会的不同特征与独立审计之间的关系逐一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假说;第四章,针对第三章提出的假说,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选取我国沪、深两市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董事会特征数据进行分析,拟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挖掘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力求得出具体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第五章,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从公司董事会、审计聘任制度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监督职能、维护审计独立性的建议,为政府部门、证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董事会以及注册会计师进行宏观分析和微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本文选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本文针对董事会特征与独立审计师选择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从独立审计师选择的角度来评价董事会的特征,研究内容主要针对董事会特征和独立审计师选择展开,为政策建议提供佐证。本文选取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领导结构(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状态)、审计委员会设置状态、董事持股水平、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作为董事会特征,涵盖了董事会的独立性、行为特征与激励特征,涵盖内容比较全面具体。同时,本文将独立审计师分为“四大”、“十大”分别探讨,分别得出结论,并加以对比,结果说明更加充分具体。本文政策建议将严格依据实证分析结论展开,涉及到董事会制度和现行审计聘任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