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在水分胁迫和盐分胁迫下的生理特性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乡土树种白榆和自美国引种的岩榆、南方岩榆3 树种种源进行了育苗试验,在温室条件下对该3 种la 生榆树苗进行盐分和水分胁迫盆栽试验,定期测量耐盐耐旱的生理生化指标,然后分析研究,最后对它们的耐盐耐早性进行综合评定。l. 在对岩榆、南方岩榆和白榆进行育苗试验过程中,分别对3 个树种苗期物候特征、高生长、地径生长规律、抗病虫害能力、根抵抗外力能力等进行研究得出:1a 生岩榆、南方岩榆地径生长量、根的抗拉强度均大于白榆:但苗高生长量和抗某些病虫害能力不及白榆;岩榆、南方岩榆春芽萌动期、种子发芽时间、秋季落叶时间均比白榆晚约2-3 周左右: 它们的平均分枝角在60 左右,而白榆平均分枝角在65 一70 之间。2.对上述3 种la 生盆栽榆树苗分别进行7 个盐分水平处理CK(0.0%)、A(0。1%)、B(0.2%)、C(o.3%)、D(0.4%)、E(0。5%)和F(0.6%),设6 个重复。定期测定包括叶片中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叶绿素、电导率、存活率以及盐分胁迫下的光合作用等生理指标。研究表明:1)随着盐分浓度的提高和时间的推移,3 种榆树叶片中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电导率呈增大趋势,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净光合作用和存活率也下降明显。2)盐浓度高低和作用时间长短对3 种榆树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在盐分浓度为0.1%一0。2%时,岩榆、南方岩榆生长势表现比对照更强;白榆表现在0.1%一0.4%的盐分浓度下正常生长,岩榆、南方岩榆表现在0.3%--0.5%的盐分浓度下正常生长,在0.6%情况下仍有部分苗木存活,但白榆已全部死亡。3.对上述3 种la 生盆栽成活的榆树苗进行6 个梯度的水分胁迫处理,分别为6d、12d、18d、24d、30d 和40d 不供水。设6 个重复,定期测定包括叶片中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土壤含水率、叶片相对含水率、叶绿素、叶片相对电导率、存活率以及田间部分时段的光合作用等生理指标。研究表明:1) 随着水分梯度的提高和时间的推移,3 种榆树叶片中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电导率、膜透性呈增大趋势,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作用能力呈下降趋势,土壤含水率、叶片相对含水率、存活率也明显下降。CAl 活性呈上升趋势,不同树种各种指标的上升及下降幅度不同,这对于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树种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水分胁迫梯度高低和作用时间长短对3 种榆树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3 种榆树苗均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但岩榆、南方岩榆生长势表现比白榆更强;白榆表现在连续50天不浇水的情况下正常生长,岩榆、南方岩榆在连续60 天不浇水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存活。最后,应用隶属函数法和和坐标综合法分别对三种榆树的耐早、耐盐性进行综合评定, 结果表明:岩榆、南方岩榆和白榆均表现有较强的耐旱耐盐性,但它们俩俩之间仍存在较明显的差异。3 种榆树的耐盐性排序为:岩榆>南方岩榆>白榆:3 种榆树的耐旱性排序为: 岩榆>南方岩榆>白榆。可见,岩榆、南方岩榆均适宜在我国引种栽培,尤其可作为石灰岩山区植被恢复的首选生态型参考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