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腰腿疼痛的临床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本病属于腰部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针刀医学对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的病因病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学提出了新的理论。在此理论指导下,应用针刀配合手法治疗本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课题采用针刀配合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检测患者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的变化,探讨针刀配合手法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为针刀治疗本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例患者均为2011年4月~2012年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推拿科的门诊病人,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刀配合手法治疗,每隔7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次。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1次,治疗7次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临床综合疗效、主要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其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30例中,治愈25例,占83.3%;显效3例,占10.0%;有效1例,占3.3%;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96.7%。对照组30例中,治愈11例,占36.7%;显效12例,占40.0%;有效5例,占16.7%;无效2例,占6.6%;总有效率93.4%。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在腰部疼痛改善评价和腰部活动程度测量中,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在腰部疼痛改善评价中,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在腰部活动度测量中(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观察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的影响: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较正常明显升高。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与正常值水平相接近,同治疗前相比较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同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观察组在调节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1.针刀配合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能明显改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能使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说明针刀配合手法可使本病患者异常增高的炎性细胞因子下调,从而抑制了相关炎性因子的致炎反应,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3.临床实践表明本方法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治疗费用低的优点,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