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对武当山砖石建筑遗产的病害作用机理与潜藏危害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on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遗产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载体,属不可移动类文物。在过去对建筑遗产的修缮保护大多处于为修而修的状态,近年来,建筑遗产保护领域中引入了预防性保护的概念,旨在避免由于自然灾害、人为坏损等原因造成建筑历史信息及价值信息的缺失。应对建筑遗产进行记录、监测、检查,分析建筑病害的成因以对其环境进行尽可能小的人为干预,维护建筑遗产信息的完整。武当山由于区内地形复杂,降水条件及太阳辐射被二次分配,导致各建筑存在于不同建筑微气候中,众多建筑遗产受其影响有着不同程度的潮湿裂损病害,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水”。本研究就武当山区内建筑遗产的裂损病害推论环境中“水”对建筑的作用机理,以此就建筑病害形成的根源问题进行探讨,指导建筑遗产的保护,防止裂损加剧恶化,为预防性保护研究提供思路。
  本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进行阐述,对相关概念的研究背景进行介绍,对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进行界定,同时对本研究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第二部分通过国内外研究及相关国家规范,就建筑病害的表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笔者过去的实践资料,对潮湿环境下砖石结构建筑的病害表征以残损程度进行分类说明,总结潮湿环境下病害表征产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与作用原理,并梳理外界“水”的来源,将建筑病害与水的来源进行连线,以此为后续案例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第三部分就武当山地理区位,区内整体气候条件及地质地貌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微气候对建筑的影响存在差异,界定区内砖石建筑所处的地形环境并将其分类为平地、坡地及岩洞三种,并选择了三处建筑进行案例为研究对象。
  第四部分是对武当山区内的砖石结构建筑遗产案例的实地调研信息的整理及潮湿病害成因的分析结论。三个章节包括对案例建筑的基础信息、建筑病害表征的诊断及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等,首先对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对建筑遗产进行空间测绘和病害现状的计算机矢量图层描摹,辅助以三维扫描技术对建筑遗产进行空间数据的获取逆向建模及沉降监测,再通过对不同病害进行分图层层析,推论病害产生的原因。其中以榔梅祠案例为重点案例,概述了对其影像信息、三维空间数据信息的现场取得、三维点云模型的拼接及辅助逆向建模进行概述。同时,结合岩土类专业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对案例建筑一定范围区域内的雨水渗流做模拟,得出当地气候条件下的雨水渗流路径、总水头分布、孔隙水压力、竖向应力及沉降现象的模拟,模拟结果与现实工况相一致。
  第五部分结合实例调研整理的建筑遗产病害表征及原因,就“水”对潮湿环境中建筑遗产的病害以其作用方式分为:结构失稳类病害、潮湿侵蚀作用类病害及材料劣化崩解作用类,梳理解释了潮湿环境下“水”对砖石结构建筑遗产病害的作用机理,对区内“水”对建筑病害的作用机理进行连线。
  第六部分为本研究的结论部分,分项总结了本研究的要点及不足之处,同时就研究过程中的实验方法、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接下来的进一步研究中的应用提出合理预想。
其他文献
摘 要:助教制度是我国高校教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助教制度为例,梳理总结了其在现实目标、管理制度以及制度运作等方面的经验,以此为我国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以下借鉴和启示:重塑研究生助教的定位与作用、关心和同情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完善研究生助教的培训与管理、建立规范化的评价和监督体系。  关键字:研究生助教;高校教学;加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加之近年来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想,创新创业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结合目前创新创业发展的形势,通过对陕西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校提出的创新创业“三阶段一体两翼”模式进行探讨,提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三阶段一体两翼”模式发展的相关策略,以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
期刊
摘 要:后疫情时代,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将成为中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以企业平台化、业务数字化、共享服务化、管理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集团将成为企业转型的新目标。基于此,分析财务数字化转型中财会人员发展方向和财务共享中心建立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并给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建议。  关键词:财会行业;数字化;财务共享;新冠疫情  中图分类号:F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
期刊
既往研究表明城市水体对滨江街区的微气候具有不容小觑的调节作用,使得滨江街区空间规划设计日渐引起重视。滨江街区中的主要街道作为城市通风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显著提升街区内部空气流动的能力,同时还承载着将江面上方凉爽新鲜的空气引导进入滨江街区以缓解热岛效应的重大效用。街道的轮廓形态变化将会直接影响街道作为城市次级通风廊道所发挥的作用,因此研究不同街道轮廓形态对江风向街道内部渗透能力的影响,促使江风这一宝贵的天然冷却剂得到有效利用对改善街区的热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以参数化设计相关理论为基础,将遗传
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使高校建筑逐渐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发展。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也使高校的建设用地逐渐从平地向山地扩展。一方面,山地生态环境的特殊性与建筑体量之间的矛盾需通过有机的设计手段来解决;另一方面,建筑多重功能之间应做到优化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创造高效、多元、开放的空间。而近年来,复合化设计理论正越来越多被运用到高校多功能建筑的设计中。
  本文以山地这一特殊地形为背景,对高校多功能建筑复合化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本文首先对山地建筑的定义、接地形态、空间形态等基本属性、高校多功能
摘 要:新冠疫情给我国影视传媒业带来了现金流恶化、净利亏损等巨大的影响。面对困局,国家及时发布财税措施助传媒业渡过难关。以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通过四大财务指标分析,探究疫情补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疫情期间政府补助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改善资本结构,提升偿债、盈利及发展能力。同时提出筹集资金、提升行业集中度及合理运用政府补助等建议。  关键词:新冠疫情;政府补助;企业绩效;万达电
期刊
三线建设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进行的一场重大工业迁移和经济建设活动,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便是其中一大建设项目。三线建设工业遗存是我国工业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特殊性和研究价值,然而目前学界对其从建筑学视角切入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关于二汽三线工业遗存更是尚未系统性地整理分析,作为一家城市尺度的工业企业,其完整的系统性、良好的集群性又赋予它独特之处,对揭示背后映射的国家精神意志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本次研究以二汽三线工业遗存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资料收集和整理对整个历史背景环境
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是根据毛泽东同志“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号召而在农业战线上树立的一个政治典型和一面旗帜。除了学习大寨人战天斗地、勇于奉献的精神之外,各地也应运而生了不少“大寨新村”,在当时极左思潮的引领下,这些村庄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当时我党倡导的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念,其工作重心也是狠抓阶级斗争,国家经济建设受到很大影响,国家经济十分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十分低下。在这种背景下集中建设的新村其实是低标准的建设,除了建设规划多以整齐划一的行列式
桥梁是城市发展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如今城市大兴土木的形势下,跨江大桥连接着两岸,其本身也具有复杂且丰富的空间层次。但是工程技术的侧重使得桥梁与城市之间的布局缺乏人的尺度,机动车的交通量占据绝对数量,步行交通没有合理的规划。随着人户外活动需求不断增长,桥梁本身不仅仅是作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同时结合着周边环境形成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也就是桥域空间。对于滨江城市,桥域空间无论是作为城市景观还是重要城市公共空间,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滨江城市也越来越注重这方面的规划和设计。
  本文以滨江城市武汉
历史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价值属性和现实意义。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历史环境与城市更新的矛盾也不断突出。一方面是历史环境保护和更新的重要性在逐步走进人们视野,一方面是在面对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时的一些固定而且教条性的做法对历史环境一再造成破坏的情况仍在不断发生。
  本文以应对历史环境的当代设计策略为研究选题,以华中科技大学欧洲历史建筑和城市设计工作营为视角,采用纵向概括,横向归纳等方法,经大量的资料查阅和筛选,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当下设计者在应对历史环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