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草枯(paraquat,PQ)是一种高效能除草剂,其特点在于非选择性且为接触型,一经喷洒可立刻起效,但是进入土壤之后就会迅速失活,且无任何残留。百草枯对人畜均具有强毒性,临床上最常见的病例是误服或自杀口服高浓度百草枯溶液导致急性中毒,近年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但根据诸多文献报道,目前百草枯中毒已是我国最常见的农药中毒之一,病死率高达50--70%。由于PQ中毒的确切机制尚未可知,同时缺乏特效解毒药物,许多治疗方法仍处于探索中,因此百草枯的使用引起越来越多国际组织、环境保护等部门的重视,甚至遭到发展中国家医学学者的抵制。目前一些欧盟国家已禁止使用百草枯,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加入此行列。那么,对百草枯中毒治疗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提出肺纤维化细胞因子网络的概念,而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在PQ中毒致肺纤维化中可能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炎症因子的表达可加重组织损伤,涉及全身多个器官,终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肺是主要靶器官,早起主要损伤的是肺泡上皮细胞,肺泡内充血水肿,到了晚期则逐渐发展为不可逆的肺泡内、肺间质纤维化,即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LI/ARDS)的典型表现。研究表明,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可通过减轻内皮细胞损伤和活性、改善微循环达到减少炎症反应的效果。临床研究称,万汶可通过减少间质胶体渗透压和内皮细胞水肿改善组织氧供。目前对于万汶治疗PQ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尚缺乏实验及临床研究。本研究应用万汶联合呋塞米对PQ中毒家猪急性肺损伤进行治疗,探讨万汶联合呋塞米对PQ中毒致肺损伤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 CCO)监测下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联合呋塞米对百草枯(PQ)致家猪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首先要建立百草枯中毒引发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LI/ARDS)的动物模型,将20%PQ溶液20ml腹腔注射给18头健康的雌性家猪。建模成功后将所有动物随机分为万汶治疗组(A)、呋塞米治疗组(B)、万汶联合呋塞米治疗组(C),每组6头。观察三组间造模前(基础值)、造模成功时(t0)、治疗后2h(t2)、4h(t4)、6h(t6)及8h(t8)时的监测指标变化: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的变化,抽取家猪动脉血监测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合指数(Pa O2/Fi O2)的变化。同时在造模前、造模成功时及治疗8h后分别进行肺组织穿刺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HR及MAP变化各组HR和MAP在造模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HR和MAP在造模成功时均较基础值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一时点A、B组的HR、MAP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气分析变化比较各组间Pa CO2和氧合指数造模前、造模成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造模成功时各组氧合指数与基础值相比均明显下降,而Pa CO2与基础值相比均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A与C组同一时点相比Pa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同一时点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 ELWI和PVPI变化在模型制备成功时各组间ELWI和PV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造模前相比,各组ELWI和PVPI在造模成功时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同一时点A、B两组的ELWI和PVPI明显高于C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ELWI和PVPI均明显上升,之后A组及C组ELWI和PVPI逐渐下降,治疗8h后C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1.PQ所致的肺水肿属通透性肺水肿;2.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联合呋塞米对百草枯中毒所致的急性肺损伤能够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增强气体交换,改善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