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不仅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一种转换过程,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过程。文化缺省是文本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写作中对与其意向读者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缺省的成分不在语篇中出现,但是可以被特定的文化语境激活于读者的脑海中。文化缺省就是通过作者的意向读者恢复其记忆图示中的相关文化信息,填充缺省空位。文化缺省非常符合接受美学的观点和语用经济的原则,但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作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社会环境的不同和文化差异的存在,文化缺省就成为跨文化语言交际的障碍,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于文化缺省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处理不好就会造成欠额翻译、超额翻译甚至误译,影响目的语读者对源文语篇的解读。为了目的语读者对源语语篇的有效解读,帮助目的语读者尽可能准确地理解异域文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要对文化缺省进行一定的补偿。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是译者在对源文中的文化信息进行补偿时经常采用的两种补偿策略。异化策略可以使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在目的语文本中得以更好的保存。鉴于翻译的文化传递功能,异化策略更受到译者的青睐,但这并不等于不采用归化策略,因为在文化信息的补偿过程中,有些情况无法采用异化策略,如果译者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地依赖于异化策略,必然会导致译本的拙劣。所以,在文化信息的补偿上,应采取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的补偿方法。本文共分为五部分。本文前言部分主要揭示了翻译的本质以及语言、文化和翻译之间的内在关系,阐述了研究文化缺省对于翻译研究的意义,回顾了文化语境中的相关翻译研究,最后指出了论文的意义所在及其结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化缺省的定义,回顾了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研究,阐述了其理论支撑,提出了文化缺省的交际功能、审美功能和连贯功能,并具体分析了诸文化因素对语篇翻译的影响。第二部分从翻译的角度谈论文化缺省问题。这一部分从文化翻译的角度给出了翻译的定义,阐述了译者对文化缺省的解读和对文化缺省的翻译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读者和译者两个角度分析了文化缺省现象对翻译提出的挑战,并指明了译者进行文化缺省的翻译必须具备的素质,最后阐述了翻译的文化交际功能以及因此而决定的文化信息补偿应采取的补偿策略。第三部分提出了文化缺省补偿的必要性以及补偿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归纳总结了全文内容,并指出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讲,应该优先选用异化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