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并比较使用核黄素强化碘盐后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体内核黄素营养水平和食管粘膜状况,为进一步推广核黄素强化碘盐提供现场依据。在高发区人群中普及核黄素盐,提高体内核黄素的营养水平以预防食管鳞癌的发生,并在此后,进行体外实验,以研究核黄素如何影响食管癌细胞Eca109的生长,探讨食管癌患者维持体内正常核黄素营养水平的意义。方法:1从2000年起在固义乡9个村中定点销售核黄素强化碘盐,全体常住村民计入干预组,共10382人,而在其余12个村销售普通市售食盐,全体常住村民计入对照组,共10711人。⑴对参与调查的40~69岁居民(对照组587人、干预组449人)行电子纤维胃镜检查食管和全胃,取标本行病理诊断。⑵随机测定155名干预组、120名对照组受检者的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EGRAC),以比较体内核黄素营养状况。⑶收集受检者中18例癌症患者血液样本,测定EGRAC,并对每一病例样本从参与普查的非食管癌居民中随机抽取2名对象配对,以54例样本的EGRAC为因变量,经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引入吸烟量、饮酒量、腌制食品周食用量、热烫饮食习惯、肿瘤家族史等为自变量,进行嵌套式病例对照研究。⑷使用SPSS 11.5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作危险因素分析,用NOSA软件分析各因素的危险性,计算OR值。2常规培养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细胞。⑴用4nmol/L、20nmol/L、100nmol/L、500nmol/L浓度的核黄素作用于细胞株,MTT比色法测定Eca109细胞的增殖活性,计算细胞增殖率。⑵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核黄素作用于Eca109细胞24小时后细胞周期的改变情况。⑶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核黄素对Eca109细胞作用24小时后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影响。⑷HE染色以观察核黄素作用24小时后Eca109细胞的分化影响。⑸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用LSD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1⑴胃镜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黏膜状况分别为:正常者占83.85%和83.69%,不典型增生者占15.81%和13.82%,癌者占1.34%和2.59%,干预组食管粘膜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χ2=6.547,P<0.05)。⑵干预组EGRAC的均数为1.452±0.297,低于对照组1.606±0.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2,P<0.05)。⑶肿瘤家族史(OR=20.94,95%CI=1.37~321.28)和核黄素缺乏(OR=15.51,95%CI=1.54~156.08)可能是食管癌发病危险因素,且二者具有交互作用。2⑴总的来说核黄素作用后各浓度组的细胞生长曲线随时间延长均呈上升趋势:①核黄素处理Eca109细胞12小时,除20nmol/L浓度组与100nmol/L浓度组间有显著差别外,余相互间均无显著差别,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②核黄素处理Eca109细胞24小时后,0nmol/L、4nmol/L、20nmol/L浓度组与500nmol/L浓度组的细胞增殖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0.05),而100nmol/L与500nmol/L的差异不显著(P>0.05)。③核黄素作用于Eca109细胞36小时,各浓度组的细胞增殖率仍无明显差异(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与阳性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④核黄素处理Eca109细胞48小时后,各浓度组的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与阳性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⑵核黄素的加入使Eca109的细胞周期改变,出现G2/M期阻滞,但不促进其凋亡。⑶核黄素处理24小时后,经过免疫细胞化学测定,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的Cyclin D1蛋白表达无明显降低,与阴、阳性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⑷HE染色观察各浓度组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核黄素强化碘盐的补充可以提高体内核黄素营养水平,有效地改善高发区居民的食管黏膜状况。核黄素的缺乏可能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同时维持正常人血浆中5-50nmol/L的含量核黄素不会影响食管癌Eca109的增殖,但可将细胞阻滞在G2/M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