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金属材料的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4次 | 上传用户:sscar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用316L不锈钢及NiTi合金是在目前生物医疗领域内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金属材料。但是作为医用植入器械材料,其植入人体后释放的有害金属离子及其腐蚀产物都将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本文以提高两种合金的耐蚀性为楔入点,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技术对AISI 316L不锈钢及NiTi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分别采用各种表面分析手段,力学性能测试技术,电化学测试技术及血液相容性检测技术研究了改性后两种合金的表面性质、力学性能、腐蚀防护性及血液相容性。主要结论如下: 1、强流脉冲电子束轰击可以实现316L不锈钢表层的选择性净化,表面织构化及表面快速钛合金化,从而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具体阐述如下: 强流脉冲电子束轰击处理可以有效地清除316L不锈钢表层的夹杂物,从而达到净化材料表面的目的。316L不锈钢中的MnS夹杂物是轰击过程中材料表面火山坑形成的核心,其自身或界面过热喷发是火山坑的成因。随着轰击次数的增加,表层中的MnS夹杂物随喷发而逐渐减少,从而实现了脉冲电子束的表面选择净化效应。同时,电子束处理初期的表面缺陷在反复轰击过程中得到修复,即火山坑的密度随轰击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形态也逐渐由心部有孔转变为心部无孔。 电化学腐蚀测试结果表明,电子束轰击可以有效地改善316L不锈钢在体外模拟生理环境(37±1℃,Tyrode’s模拟体液)中的耐点蚀能力。其中轰击次数对不锈钢改性后的腐蚀行为有重要影响: (1) 脉冲电子束5次轰击对不锈钢的耐蚀性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表面夹杂物的减少导致界面电容及腐蚀电流密度的降低;但同时火山坑的中心因残存MnS夹杂及孔洞而成为孔蚀的敏感位置,导致击破电位降低,钝化区间变窄。 (2) 经过20次轰击的样品具有最佳的耐蚀性,其腐蚀电流密度降至原始样品的1/15左右,极化电阻提高3个数量级。这主要归因于脉冲电子束对材料表层的选择净化效应及反复重熔对表面缺陷的修复。 发现并分析了强流脉冲电子束轰击在316L不锈钢表面诱发的织构化及各向异性形变。经电子束处理后的不锈钢表层形成了垂直于表面的〈111〉纤维织构,并且织构的强度随轰击次数的增加而增强;而电子束诱发的形变呈各向异性,即孪晶总是分布在表面〈111〉取向接近平行样品法向(ND)的晶粒内,而其他取向的晶粒内主要变形机制为位错滑移;强流脉冲电子束的轰击在亚表层的晶粒内形成了平直的小角晶界,这些小角晶界终止于晶界处,由稠密的位错组成。
其他文献
在工矿企业生产中经常使用带式输送机,因管理不善、安装使用不到位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经常出现输送带运行过程中打滑的现象,从而降低了运行效率.本文通过对输送带防滑原因的分
叙述了太阳能使用在汽车领域的优点,分析了太阳能作为第一驱动能源应用于汽车领域的技术及太阳能作为辅助能源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
在人口老龄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的背景下,老年人养老意愿也在发生变化。本文基于一项关于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与家庭代际关系的调查,在考虑个人基本特征和社会支持的情况下,运用L
政治社会化推进与公民社会发展在方法和功能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社会化推进和公民社会发展有着特殊的内在关系,推进政治社会化有利于促进公民社会的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辩似》篇中创新性地提出了"神妙之境",认为其以充足的学识为基础,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征,通过心领神会、偶然得之实现,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
本文对做为BNCT候选药物的一些硼烷离子及其衍生物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对新型过渡金属硼烷夹心化合物[(η5-C5H5)M(MeSiB10H10)]-1( M=Co, Rh, Ir)进行了理论研
飞行器对效率和安全的追求是永恒的,因而对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结构趋于大型化和复合材料化,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利用嵌入式的智能传感网络,实时监测、诊
随着中国男子职业联赛比赛质量的提高,水平对抗不断增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教练员为了增加球队获胜机会,提高战绩排名,赛前非常重视对比赛双方球队绩效表现的分析
社会历史批评旨在将一个作家及其作品置于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阶段当中,考察并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因素对于作家思想意识和政治立场的决定作用,从而判断其作品的
样条函数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工具,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数控(CNC)以及逆向工程(RE)等技术领域中更是必不可少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具有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