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活体及离体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组学分析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sit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活体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及影像组学特征的研究目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是颅内动脉斑块评估的首选方法。本研究旨在基于HR-MRI采用传统形态学及定量影像组学的方法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区分症状性斑块与无症状斑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间行HR-MRI检查的158例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磁共振成像序列采用T1、T2加权成像和Gd对比注射的增强T1成像(CE-T1WI)。测量症状性斑块和无症状斑块的最小管腔面积、斑块负荷、管腔狭窄率、斑块内出血(IPH)、强化率和109个定量影像组学特征。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临床特征及形态学分析,吸烟(优势比[OR]=2.724;95%CI,1.200-6.183)、IPH(OR=11.340;5%CI,1.441-89.221)和强化率(OR=6.865;95%CI,1.052-44.802)分别与症状性斑块相关。综合三个因素共同来识别症状性斑块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4。而影像组学分析则表明T2WI、T1WI和CE-T1WI图像中提取的22个影像组学特征与症状性斑块有关,其AUC分别为0.801、0.835和0.846。将所有影像组学特征组合起来,其AUC为0.953,准确率可达0.823。所有形态学及影像组学特征组合后AUC可达0.976,准确率为0.874。结论:影像组学分析能够准确区分颅内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无症状斑块,且该方法优于传统形态学方法。将影像组学特征与传统临床特征及形态学特征的评估相结合,其准确性最高。第二部分离体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像组学特征的初步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3.0T磁共振的常规管壁成像序列对离体颅内动脉血管行HR-MRI扫描,以病理分类为标准,以影像组学为手段,评估影像组学对辨别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能力,并进一步分析不稳定斑块的影像组学特征。方法:收集从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医院病理科和大学解剖教研室行尸检的14例病例(8男6女,平均年龄79.14±10.34岁)的40根病变颅内血管。对病变血管行3.0T磁共振成像。图像扫描完成后,对血管标本行病理制片处理。依据层面的位置,匹配磁共振图像和病理层面。以病理分型标准为参照,将斑块分为稳定和不稳定两类。采用3D-slice软件对磁共振图像的斑块进行手动勾画,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法进行模型的统计学分析。结果:40根血管经病理分类后得到稳定斑块49个,不稳定斑块56个。通过建模后,两个序列(T1WI、T2WI)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有较好的判别能力,其中模型在T1WI、T2WI上判别不稳定斑块的准确率分别为0.832、0.813,AUC分别为0.897、0.920。将全部影像组学特征组合起来共同评判斑块的稳定性时,其准确率为0.861,AUC为0.945。结论:基于3.0T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的影像组学方法能够定量并准确地评估离体颅内斑块的稳定性。不稳定斑块的影像组学特征在T1WI和T2WI两个序列上具有不同的表现;联合所有影像组学特征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离体斑块的稳定性。第三部分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离体与活体影像组学特征的对比研究目的:研究基于前期关于离体及活体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组学研究,分析颅内动脉离体与活体粥样硬化斑块影像组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临床症状分类法和病理分类法在判别斑块上的差异,评估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不稳定斑块的一致性。方法:体及活体斑块的影像组学测量见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以离体斑块的影像组学特征为参照,找出离体和活体斑块共同扫描序列的相同影像组学特征,并以离体分类标准为依据,用共有的影像组学特征将活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Cohen’s kappa(κ)值用于判别活体临床症状分类标准与病理分类标准的一致性。结果:离体斑块与活体斑块在T2WI和T1WI上的相同影像组学特征各有两个。经过一致性检验发现,四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两种分类方法判别斑块稳定性的κ值分别为0.084、0.107、0.076和0.013,且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性斑块为不稳定斑块的漏诊率相对较低而其误诊率相对较高;用四个影像组学特征共同评判时,其平均阳性预测值为0.475,阴性预测值为0.608。结论:影像组学分析在离体及活体上均可用于判别颅内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但症状性分类法与病理稳定性分类法一致性欠佳。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不稳定斑块的阳性预测值较低,而无症状斑块是稳定斑块的概率较高。
其他文献
目的收集在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患者中,意外检出肺栓塞(PE)的患者,探讨其临床特征及首诊漏诊误诊原因,以提高基层医院对非典型症状PE的重视,提高PE的检出率。方
郑振铎的《猫》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三次养猫的经历。每只猫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也因此造就了家人对它们的不同态度,它们的经历也引发了人们的思
云母带和聚酰亚胺薄膜是各行各业日常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电工材料,它们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质量,绝缘薄膜作为绝缘材料缠绕在铜导体表面,运
<正> 为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我们深入南浔、乌镇、西塘、南河头、皤滩、龙门、新叶、南阁、郑宅、河阳、江山廿八都、马岙等古镇
AD2S1205是ADI公司推出的一款专门读取旋转变压器转速及位置的专用芯片。但通常此款芯片用来检测BRX型旋转变压器。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AD2S1205来实现对BRT型旋转变压器数据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69例患者108处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低回声或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均行SMI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
织物作为服装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接触人体,人体对其触觉感知将直接决定其手感和接触舒适性。触觉感知是大脑认知的主要功能之一,脑科学及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可
“智慧教室”是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新模式。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活动都可以通过“智慧教室”进行呈现。依
作者重点分析了四个问题:1.首先对黄帝有所了解;2.从谒陵与祭祀功能出发安排内容;3.返朴归真,扬弃后天的、狭义“建筑学”概念;4.大环境设计。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