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吊诡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bing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小说月报》上“科学小说”相关文本的梳理和分析,试图阐释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科学小说”的盛衰与“科学”的吊诡变异,从而引导人们去关注中国新文化孕育时期,中西文化相互渗透影响的复杂态势及其在文学中的诡异表现。《小说月报》中的“科学小说”,总是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策略性调整:杂志历任主编对“科学小说”称谓的不一,对“科学小说”栏目地频繁调整,主编常常为所翻译的“科学小说”写序或跋或按语来体现其意图等,通过这种种变化可以看到,“科学”,在《小说月报》的“科学小说”中,虽然以传播科学为旨,但却经常表现出种种“非科学”的意味,它已经远超出了“科学”本身,而与民族救亡或者是政治革命甚至是“读者市场”相互融合,导致其意识形态意味或者是商业化意味时时超过了“科学”本身。这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小说月报》是商务印书馆旗下的一个刊物,它的风格和宗旨要符合商务印书馆“文化人”和“商业者”的双重身份。因而在刊载“科学小说”时,其知识性、寓教于乐、惩恶劝善的功能是必须的。而历任杂志主编的性格特征,文学喜好,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学、域外文学的态度也影响了“科学小说”中对“科学”的表述。其次,特殊的历史环境中重大历史事件的促发,也常常导致《小说月报》“科学小说”中的“科学”出现某种变异。清末民初,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历史时期: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等。这些因素迫使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倡导“科学小说”时,赋予“科学小说”浓厚的政治色彩。如梁启超倡导“科学小说”一个更为重要的理由是,希望“科学”来影响“政治”和“哲学”。“科学”被上升到了“形而上”的层面,被寄予了“政治梦想”。再次,为迎合当时的“民族主义”、“科学主义”思潮。“民族主义”、“科学主义”让国人醉心在自我所构建的未来理想世界中,将现实中落后的国家,通过运用西方先进的“科学”以及“科学工具”,实现自己的强国梦。且通过对“科学”万能的肯定,为其提供保障。显然,这样来理解“科学”,必然会带来某种“异化”。最后,“科学小说”与各种文体之间的杂糅,相互消解和补充,以及其所受到的中国传统神魔小说的影响,也导致《小说月报》中“科学小说”中所宣扬的“科学”充满了诡异色彩。同时,《小说月报》为了迎合读者的阅读和审美习惯,常常对“科学小说”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篡改,并常常因为这种篡改而导致“科学”失真。正是因为前期《小说月报》上的“科学小说”经常出现“科学”被“异化”的现象,所以,沈雁冰全盘改革之后的《小说月报》,“科学小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受到了排斥,并一直到终刊前,都较难觅迹。但我们并不否认,《小说月报》上的“科学小说”,自有其贡献,其意义并非全是负面的。
其他文献
专利权不仅是企业在创新经济时代的重要竞争工具,也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构成。但该项资产的运营管理较之其他资产有其特殊性,企业在专利技术研发及专利权申请阶段、专利权运用阶
设计了模糊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控制器,在给定参数下利用MATLAB/Simulink对数字缸系统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不同输入信号下系统的响应特性。仿真
<正> 韩非是战国末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新兴地主阶级激进的政治家,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思想体系的出现,在先秦思想史上,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并
研究旅游者选择旅游线路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能够为政府寻求有效的区域旅游空间合作,为旅行社等相关旅游企业组织和设计旅游线路提供科学依据。在深入分析江苏省国内
综合性文化艺术杂志《鸿嘎鲁》是蒙文杂志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刊物之一。该杂志在50年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旨在传播和普及蒙古文化艺术,对内蒙古文化艺术事业的大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消费者的需求变得多样化、个性化,产品与市场被不断的细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常见的大众传播广告模式已渐渐不能达到预期的广告效果,传播活动也
“花为赏己者开,女为悦己者容”,外界的评判对生命个体固然重要,但是忙碌的生活让现代女性没有时间停下脚步审视自己,审视生活,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悦纳自己,在匆忙的追求中,过多地在
随着人们对个性化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水转印技术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但就目前来说水转印的技术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改进和突破。它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要在绿色环保、生产
回眸二十世纪的传媒星空,亨利·卢斯让中国人虽“熟悉却又陌生”:一方面作为“新闻大王”的他,其一手创办的《时代周刊》等杂志享誉世界;另一方面,作为“美国化中国”而知名的争议
《中国国家地理》创办于1950年,至今已经有64年的办刊历史。这个时间基本与新中国成立的时间一致。因此,它亲历过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各个重大历史阶段和传播环境。在进入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