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源图像融合夜视抗晕光算法研究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晚行车过程中驾驶员视觉受对向车辆强光照射会产生晕光现象,一时无法看清前方路况,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为了解决夜晚行车中的晕光问题,本文充分利用夜视红外图像不受晕光干扰和可见光图像具有丰富色彩信息的优点,通过研究异源图像融合抗晕光算法,达到彻底消除晕光、提高夜晚行车安全的目的。现有的图像融合抗晕光算法虽已取得较好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图像增强算法在增强可见光图像暗处信息的同时,放大了图像中的晕光面积,增强的夜视红外图像存在噪声;2)现有的抗晕光融合算法没有考虑到图像中重要信息的显著性,融合图像中的车辆及行人等重要特征不突出;3)抗晕光融合图像的多种质量评价指标存在较大差异,没有给出统一的评价准则,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针对现有图像增强算法不适用于增强夜视晕光场景图像的问题,通过研究夜视图像晕光部位与非晕光部位的灰度差异,根据图像的晕光程度构造了晕光临界灰度值,将晕光临界灰度值与暗原色先验增强算法中的透射率相结合,在暗原色先验增强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随图像晕光强度自动调节的透射率,实现了针对夜视晕光图像的自适应增强。2)为了提高抗晕光融合图像中车辆及行人等显著特征的重要性,提出了基于视觉显著性的YUV-FNSCT抗晕光融合算法。通过检测红外图像的显著性特征,采用FNSCT算法将红外显著特征图与YUV变换分解的可见光图像亮度分量进行融合抗晕光,融合过程中设计了低频权值自动调节的融合策略,消除晕光的同时提高了融合图像的色彩信息,从而改善了人眼视觉在晕光场景下对重要信息特征的识别能力,提高了夜晚的行车安全。3)为了提高抗晕光融合图像质量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充分利用深度学习网络能够通过卷积计算自动提取图像特征的优势,针对抗晕光融合图像数据量有限的问题,采用了基于迁移学习的方式对抗晕光融合图像进行质量等级分类评价,通过对小样本的抗晕光图像数据在复杂网络结构上的学习和训练,实现了提高抗晕光融合图像质量评价结果准确率的目的。本文提出的自适应暗原色先验增强算法提高了夜视晕光场景图像的清晰度和亮度,避免了对图像晕光区的过增强,且增强后的图像无噪声;提出的基于视觉显著性的YUV-FNSCT抗晕光算法得到的融合图像晕光消除彻底、色彩细节等显著信息提升明显;提出的基于迁移学习的抗晕光图像质量评价模型得到的评价结果与人眼主观视觉评价结果一致,有效提高了抗晕光融合图像质量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高硬度和低质量密度等优异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在航空飞行、光学特精密仪器、汽车电子等诸多领域。然而却由于增强体的强化效应,造成增强体颗粒周围应力分布状态不均匀且碳化硅颗粒不发生塑性形变;所以利用传统加工方式对其进行加工会造成刀具的剧烈磨损,间接造成低的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而电化学加工完美规避了上述传统机械加工中所存在的问题,还具备去除速率不受材料物理性能的
十四五规划指出,在未来多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需求量最高的能源,它对国家的工业、经济和生活水平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煤炭在开采过程中还往往伴随着大量矸石的产出,矸石的密度大,热量低,若大量矸石混合在煤炭中会造成运输成本的上升,更会降低煤炭的燃烧效率并释放出有毒有害气体。因此在矿井或洗煤厂中就对煤和矸石进行分选是一项重要的工序。得益于煤和矸石表面的灰度和纹理差异,使得基于图像识别的煤和矸石的自动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一种识别身份的认证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指静脉识别作为生物特征识别的一种,具有唯一、不易复制、活体识别以及安全等级高等优良特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对其关注。然而,在手指静脉识别中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由于手指静脉图像的采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采集到的图像不仅包含静脉特征,还含有手指边缘等无用信息,使得具有区分性信息的静脉特征很难被有效提取,从而导致识别精度的降低;第二,在很多情况下
由于目标检测与视线追踪在计算机视觉方面的应用愈加广泛,在工作和生活中对该项技术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检测和追踪的精确度,其应用已经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开始在众多领域占据极大的应用前景,例如人机交互、疲劳检测、航空交通等。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人机交互技术运用不断地广泛,其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手动的控制操作涉及到的技术,而是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充满互动
给水设计秒流量直接决定着室内给水管网管径的大小及水泵的流量、扬程。若给水设计秒流量大于实际所需流量,则会造成整体管径过大、水泵流量过大,能耗因此而增加;若给水设计秒流量过小,则会造成供水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居民正常用水需求,造成供水安全事故。因此,探寻更接近实际用水规律的给水设计秒流量值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结合实际情况可知,在何时使用何种卫生器具具有不确定性,属于概率事件
自从叶均蔚教授提出“高熵合金”概念以来,高熵合金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和极大关注。高熵合金突破了传统合金的设计理念,具有传统合金所不具有的优良特性,例如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耐蚀性、耐磨性等。目前,高熵合金已经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研制出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的高熵合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本文通过真空电弧熔炼制备(Co25Fe25Ni25Mn25)100-xCx(x=4,5,6
光三角法具有光路简单、测量范围广、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在光学非接触测量中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金属表面轮廓的测量中,光三角法有两种测量方案,一种是以激光为代表的激光三角法,另一种就是以非相干光为代表的光切法,激光三角法虽然测量距离远,测量范围大,但是其测量精度不高,不能满足对金属表面轮廓的高精度测量,而光切法虽然测量精度高,但是测量距离和测量范围都非常小。因此本文搭建的光路想要在厘米级的测量距离和较
三维扫描测头作为齿轮测量中心或其他精密测量仪器中的核心部件之一,对测量精度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对三维扫描测头的误差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对三维扫描测头的探测误差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通过具体的实验对三维扫描测头进行了误差测定,并通过神经网络对三维扫描测头的探测误差进行了预测和补偿,在CNC齿轮测量中心上验证了该算法对测头探测误差补偿的有效性。课题的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探测误差分析。
超连续谱(supercontinuum,SC)光源具有宽光谱、高亮度、高相干性等特征,在光谱学、生物医学成像、工业监测、度量学、光纤通信、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军事及其他基础研究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而主振荡功率放大器(Master oscillator power amplifier,MOPA)系统是一种能够实现高功率激光输出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易于集成,高光束质量及高转换效率的
船舶、舰艇等在水中航行的物体,航行时船尾会出现一段波浪,这个波浪是有层次的海水层,这种海水层被称之为船舶尾流。现实的现象表明,船在行驶的过程中会因为螺旋桨的转动、波浪间的撞击、空气卷吸等而在船尾位置形成气泡带,其中包含了数量众多的气泡,这些气泡的大小都不一样,直径较大的气泡会因为海水的压力和气泡中气体扩散而迅速漂浮,最终破裂,直径较小的气泡可以保留较长的时间。研究船舶尾流,依靠的就是对这些气泡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