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EEE802.16e的OFDMA系统仿真与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od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WiMax)是构成未来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无线移动宽带领域。802.16e作为其支持移动宽带的无线接入空中标准,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同时它的物理层主要技术OFDMA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之一,因此对其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IEEE802.16e的OFDMA系统进行研究和仿真。1、介绍了IEEE802.16标准的制定过程及发展现状,阐述了OFDM和OFDMA的原理,并且对IEEE802.16e物理层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说明。2、给出了OFDMA系统上下行链路收发机的系统模型,并介绍了基于IEEE802.16e标准的OFDMA物理层规范,包括符号结构,物理层的TDD帧结构说明,以及上下行链路的子信道分配方式。3、用C++语言对OFDMA系统的上下行链路收发端进行了仿真。详细的阐述了发送端基带帧的形成过程中每个模块的原理和接收端恢复发送数据过程中每个基本模块的原理,并对各模块进行了仿真和分析;最后对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仿真分析。4、对OFDMA系统下行链路的定时同步和载波频偏估计进行研究。在分析了定时偏差、载波频偏和采样钟频偏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前导序列的三段伪周期性和共轭对称性两种定时同步算法,并提出了基于CP的小数倍频偏估计和基于导频的整数倍频偏估计算法。最后根据系统的特点,给出了适用于下行OFDMA系统的同步流程,并对其仿真分析。5、对OFDMA上行链路的初始测距过程进行了研究。在了解上行链路模型的基础上,阐述了初始测距过程,主要包括初始测距码的产生和测距码在时域与频域的搜索算法,并对这两种算法进行了仿真和分析。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无线网络数据流量快速增长,如何进一步提升网络吞吐量和降低端到端时延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IEEE802.11n标准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正式批准新一代高速无线
基于立体视觉的深度感知技术,工作原理是获得场景中不同位置图像中的映射点所对应的视差关系,结合相机标定参数获得该空间点的深度信息。深度感知技术作为一种智能视觉测量技
跳频通信具有抗干扰、抗跟踪、高频谱利用率且保密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也具有抗噪声、抗多径、抗衰落、可用于高精度测量等特性并被广泛应用。两者
波达方向(DOA)估计是阵列信号参数估计的代表,传统的高分辨DOA估计算法通常假定空间信源位于阵列远场,各个阵元接收到的信号波前为平面波。然而,当信源靠近阵列位于近场菲涅尔区域
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有限的无线资源与多媒体业务间不断提高的服务质量(QoS)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既能提高网络整体性能又可以支持高质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进步,信号的数字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信号采样理论是信号从模拟转化为数字的关键,也逐渐成为信号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在传统信号
学位
近年来智能相机设备大量普及,这些设备能搭载快速有效的计算机视觉应用,包括运动目标检测。运动目标检测旨在将视频分成前景(运动目标)和背景,是典型的二分类问题。其在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