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目的:
1.研究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的疗效在甲真菌病患者病甲生长速度中的作用。
2.研究不同种类真菌感染在甲真菌病患者病甲生长速度中的作用。
研究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临床和真菌学确诊为指甲DLSO,符合感染最重的甲板受累面积不超过75%,在治疗前4周的筛选期中甲板至少能长出1mm的患者,且甲真菌病临床评分指数(SCIO)积分在6-15之间者均可入选。把研究对象分为四组,分别为:
治疗组1:60例指甲DLSO病人,采用伊曲康唑胶囊治疗。
治疗组2:60例指甲DLSO病人,采用特比萘芬片治疗。
对照组1:120例指甲DLSO病人,采用安慰剂治疗。
对照组2:120例正常人群。
四组在年龄、性别均无差异。所有观察者均在用药前2个月内无系统使用抗真菌药物,在用药前1个月内无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无外用抗真菌药物或皮质类固醇,未参加药物研究实验,不伴有肝、肾、血液疾患、免疫功能抑制、银屑病和其他严重全身疾病,排除外周循环疾病或动脉供血不足,无妊娠、哺乳或6个月内计划妊娠。
2.观察指标:
治疗组每位患者选择一个感染最重的指甲(除外小指甲)作为靶甲,对照组相应患者靶甲一样。
测量及计算方法:在靶甲跟部用尖头手术刀片垂直于指甲纵轴刻线,取中线测量横线至甲小皮跟部处距离为D1;数天后,重新测量这段距离数据为D2:按速率=(D2-D1)/n(mm/d)。
3.实验方法:
治疗组1:采用伊曲康唑胶囊间歇冲击疗法(即服药一周,停药三周为一个疗程,每天服药两次,200mg/次,于午餐和晚餐餐后即服,共两个疗程)。
治疗组2:采用特比萘芬片250mg/d,连用8周。
对照组1:采用生理盐水外涂为安慰剂,一天涂3次,连用8周。
对照组2:不予以任何处理方法。
其中以对照组1为各种不同的真菌菌种对甲生长速度影响的观察对象。
4.疗效观察:
临床疗效:治愈(为病甲完全消失,新长出甲板光滑、平整);显效(为病甲消退≥60%);好转(为病甲消退<60%、≥30%);无效(为病甲消退<30%)。
真菌学疗效:清除、未清除
SCIO评分:对病甲积分变化做统计分析
四组分别于治疗前即刻、停药时即刻(近期)、停药后3个月(中期)、停药后6个月(远期)进行测量和评价。
实验结果
1.一般资料
共收集患者240例,分离出皮肤癣菌184例,酵母菌36例,霉菌20例。其中治疗组1分离出皮肤癣菌44例,酵母菌11例,霉菌5例;治疗组2分离出皮肤癣菌48例,酵母菌7例,霉菌5例;对照组1分离出皮肤癣菌92例,酵母菌18例,霉菌10例。
2.临床和真菌学疗效
治疗组1临床疗效为:近期、中期、远期的痊愈率分别为20.00%、68.33%,、83.33%;治疗组2则分别为21.67%、80.00%、91.67%。治疗组1真菌学疗效为:近期、中期、远期真菌学治愈率分别为61.67%、81.67%、91.67%;治疗组2则分别为66.67%、86.67%、96.67%。
3.不同阶段甲生长速度均数差值的比较
治疗组1治疗前即刻、停药时即刻、停药后3个月和停药后6个月所测得的甲生长速度分别为0.081±0.023mm/d、0.109±0.023mm/d、0.108±0.025mm/d、0.107±0.025mm/d;治疗组2则分别为0.080±0.027mm/d、0.109±0.025mm/d,、0.108±0.024mm/d、0.107±0.027mm/d;对照组1分别为0.079±0.027mm/d、0.088±0.024mm/d、0.083±0.025mm/d、0.078±0.021mm/d,对照组2分别为0.115±0.021mm/d、0.113±0.022mm/d、0.112±0.025mm/d、0.112±0.023mm/d。
4.不同真菌菌种的甲生长速度均数差值的比较
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速度分别为0.081±0.023mm/d、0.080±0.023mm/d和0.080±0.025mm/d,对照组2的生长速度为0.115±0.021mm/d。
研究结论:
1.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作为甲真菌病的治疗药物,对甲真菌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对病甲的生长速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二者之间对甲的生长速度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3.不同种类的真菌菌种对病甲的生长速度起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同菌种之间对病甲的生长速度的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