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生态城市建设路径研究——基于生态政治视角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5402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总书记多次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这充分说明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其实是生态环境的竞争,同时,生态城市建设也逐步成为重中之重。当城市变得美好起来,才能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增强城市吸引力,从而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水平。因此,“生态城市”、“绿色城市”正不断成为城市建设的目标。
  襄阳市作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及鄂西北中心城市,对其研究具有典型意义。同时襄阳市是我的家乡,其重要性对我来说不言而喻。基于此,本文基于生态政治视角探讨襄阳市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目的是为襄阳市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新路径,以期能对家乡城市建设有所裨益。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这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引出本文的研究重点。第二部分:理论分析。本部分主要介绍了生态政治及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与理论基础,并从生态政治角度分析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原则及标准,为本文的研究夯实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现状分析。本部分基于生态政治视角对襄阳市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建设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借鉴。介绍了国内外几个典型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分析并总结其建设经验。第五部分:从生态政治的视角提出了襄阳市建设生态城市的路径。包括:推动政府生态引领、加强生态经济建设和提高公民参与度。
其他文献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大大提升了金融资源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具体体现在小微企业以及一些偏远地区的弱势群体在金融市场中的议价能力和触及能力在金融包容性发展下得到了极大支持,从而享受到了更加全面优质的金融服务。同时,数字普惠金融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行业壁垒,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金融摩擦与资源错配的问题,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与质量,促进了社会公正平等以及经济增长。  本文通过对金融排斥、资源错
学位
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快速提升及“互联网+”概念的深入推广,越来越多的产业呈现出双边市场的经济结构。而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出现和高速发展,不仅为传统的市场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我国经济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立平台企业的成本门槛不断降低,而竞争主体的大规模扩张也导致了平台间价格竞争趋于白热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迎合不同收入层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财富日益增加,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婚恋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夫妻对共同财产处理模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由于财产在婚姻家庭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关于婚内夫妻共同财产的矛盾争议渐渐显露出来。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婚内夫妻共同财产能否分割的问题上一直存在很大分歧。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三)》)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一项古老的制度,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排除外国法适用的“安全阀”。由于人们对公共秩序的理解不尽相同,产生了一些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上的理论争议,主要的理论学说有萨维尼的外国法适用限制例外说和孟西尼的外国法适用限制原则说。笔者分析公共秩序保留的内涵,并结合实践得出结论:公共秩序是国际公共秩序的范畴,同时也是私法上的范畴,包含着社会公共利益和善良的道德风俗,不包括纯粹的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等等。
学位
次区域介于国家和区域之间,是区域研究中一个经常被忽视的研究层次。本研究把欧盟内的次区域力量——维谢格拉德集团(V4)作为研究对象,从次区域合作的视角以历史演进和案例研究的方法考察V4与欧盟的互动环境、互动过程及互动成效,旨在探究次区域如何策略性地运用合作机制参与或影响区域合作与区域治理的进程。  V4由位于中东欧地区的四个欧盟中小国家组成,它们之间的合作以地缘关系为联系纽带,以议题合作为导向,以全
学位
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国际机制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在同一个议题领域中时常出现多个国际机制共同参与治理的现象,由此形成了国际机制的重叠与互动,参与国际机制的成员国也开始尝试对这一现象进行有效管理,由此形成了机制复杂体,我们需要对这一新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  理解机制复杂体的关键集中于三个核心问题:国家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策略、机制之间如何互动、以及它们会对治理的有效性产生何种影响。国家通常可以采取放任
延伸核威慑由延伸威慑和核威慑两个概念结合而成。由于威慑关系中的行为体由两方增加为三方,同时又有核武器因素的影响,所以延伸核威慑展现了许多不同于一般威慑的特点。通过逻辑推论和历史经验考察发现,所有延伸核威慑中的威慑方和被保护方都是盟友关系。两者构成的同盟可以视为是一种“绝对同盟”。像所有威慑关系一样,延伸核威慑成功的关键在于可信性的达成。但延伸核威慑的成功必须同时实现“对手可信性”和“盟友可信性”。
自2007年我国发布首个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和变迁。作为开展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是确保应对气候变化国家目标和人民生活幸福美满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和有力保障。  研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不仅是我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国际承诺,也是我国当前环境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更是我国未来保持健康持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