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葡萄糖耐量受损(IGT)已经被公认为是CVD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携带的心血管风险接近于糖尿病。在IGT阶段,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已经启动,但是目前针对IGT早期血管病变的研究较少。对IGT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改变的研究为数不多且存在不一致,而对其动脉血管僵硬度和PWV改变的研究几乎缺如。本研究试图在一组选择性人群中调查IGT的早期血管病变状况,了解IGT携带的心血管疾病(CVD)及其危险因子对IGT血管病变的影响,并从临床角度了解与IGT血管病变与发病相关指标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炎症水平之间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 在主要具有血糖异常记载但没有诊断糖尿病、没有进行过任何干预的人群,以及在具有心血管风险的人群以单次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IGT个体,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检。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同时检测空腹血浆胰岛紊、丙二醛(MDA)、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1(PAl-1)、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α1酸性糖蛋白(AAG),以及OGTT2小时MDA。全部病人在OGTT后2周以内进行超声检查和脉搏波传导速率(PWV)检测。超声检查包括颈总动脉AS替代指标和颈总动脉僵硬度指标,后者包括僵硬度指数(SI)、舒张系数(AC)、压力牵张弹力模型指数(Ep)、杨氏弹性模型指数(YEM)。PWV检查包括5个项目:心脏-肱动脉PWV(HB)、心脏-颈总动脉PWV(HC)、左侧肱动脉-踝动脉PWV(LBA)、右侧肱动脉-踝动脉PWV(RBA)四个PWV以及反射波增值指数(AI)。使用弗拉明汉10年冠心病(CHD)风险积分量表计算无CVD和血管斑块病变人群的10年CHD风险。军医进修学院解放军总医院博士学位论文 对变量进行适当数值化后,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IGT与正常糖耐量(NGT)、2型糖尿病(TZDM)之间的上述血管病变指标的差异;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或单因素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查IGT与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如何受到其它CVD及其危险因素的影响。利用非参数检验检查三种糖耐量水平之间的血管病变发病指标的差别,并利用相关分析检查血糖与发病相关指标的关系,并分析后者与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 结果 221例筛查人群中发现NGT97例,IGT51例,TZDM73例。IGT和TZDM的高血压患病率、SBP、WHR显著高于NGT。IGT组mIMT显著高于NGT,ASS也显著高于NGT。超声颈动脉僵硬度指标包括msl、mAC、mEp、mYEM(m代表双侧平均)、和PWV指标未见到IGT显著高于NGT。但是绝大多数血管病变指标从NGT到TZDM有逐渐增加趋势。校正年龄、性别和高血压病史后这种趋势存在于全部指标。IGT组10年CHD风险习0%的比例NGT、IGT和TZDM分别是22%、40%、60%,TZDM显著高于NGT(P<0.01),但IGT与NGT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5)。 对空腹血糖(FBS)和OGTTZ小时血糖(OGTTZh)五分位划分后发现,ASS、mIMT、mSI和HB随FBS,ASS、mIMT、HC和HB随OGTTZh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发现FBS与ASS和mIMT、OGTTZh与ASS、mIMT、mSI、HC和HB显著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OGTTZh与ASS、HB和HC的相关独立于FBS,但FBS与血管病变指标的相关均不能独立于OGTTZh。多元逐步回顾分析表明,对血管病变指标有独立预报作用的因素主要为年龄、收缩压和总胆固醇,其次还有糖尿病、低HDL一C、吸烟、饮酒、性别等;没有发现IGT对血管病变指标有独立预报作用。但是,IGT相关的ASS和mIMT增加可独立于并存的CHD及中风病史,或独立于性别、吸烟、饮酒、BMI和WHR的同时校正。军医进修学院解放军总医院博士学位论文 校正年龄和性别后,从NGT到IGT再到TZDM,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及ZhMDA、以I一1、C砂呈依次增加的趋势。FBS与空腹及ZllMDA、PAI一1、CRP显著相关,OGTTZh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及ZhMDA、CRP显著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FBS与空腹MDA的相关性独立于OGTTZh,OGTTZh与胰岛素抵抗指数、ZhMDA、CRP的相关性独立于 FBS。相关分析发现,校正年龄和性别后,mIMT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相关,ASS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MDA、队I一1、C即显著相关,mSI与空腹MDA显著相关,mYEM与空腹和ZhMDA显著相关,HB与PAI一1显著相关。 结论 与NGT相比,IGT已经具有较显著意义的早期AS改变。血管病变指标随糖耐量受损加重而逐渐增加。 血糖、特别是OGTTZh血糖与早期血管病变指标有正相关。IGT人群的AS病变加重独立于并存的心血管疾病和部分心血管危险因子。 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和PAI一1与早期AS和大动脉僵硬度的改变呈正相关,C即主要与早期AS改变正相关。